個人資料保護委員會推出更新版指導原則:所有私人機構從明年9月起,不能扣留公衆的身份證,也不能索取完整身份證號碼來核實身份。機構唯有在法令允許或特殊情況下才能收集、使用和公開身份證號碼。不僅是新加坡人的身份證,新出台的指導原則也適用于護照、工作准證、出生證,以及外籍人士身份證。
任何人在參加抽獎活動、上網表示有意預購新智能手機,或到戲院領取網購的戲票,以及訪客欲進入私人公寓範圍時,都不需要提供完整的身份證號碼或工作准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也不需要交出身份證或工作准證給對方作爲抵押。
機構只有在相關法律的規定下,或有必須要准確核實個人身份時才可要求公衆提供這些資料。
目前法律允許私人機構索取身份證號碼的情況,包括新雇員加入機構、入住酒店、看病、簽訂手機配套和報讀私人學校等。新指導原則將允許私人機構在特殊情況下索取完整身份證號碼,例如緊急醫療事故或是進行房地産交易,因爲這類情況如果不准確核實身份可能帶來顯著安全或保安風險。
爲何會推出這樣的措施呢?
許多機構向來要求出示身份證以核實身份,但這也提高了個人資料被濫用盜取的風險。
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網絡平台,個人電子資料也迅速增長,並可複制到不同地方,這些都會提高資料被濫用盜取的風險。
有些商業大樓或私人公寓的管理人員或保安人員,目前會要求訪客用身份證或其他證件換取訪客證才能入內。要訪客出示證件以查核身份是可理解的,但須在核實後立即歸還,沒必要扣下證件。
所以這樣的措施 既可以避免人們隨意收集身份證資料或粗心大意地處理這些資料,也可降低個人資料外泄的風險,並避免身份被他人冒用或欺詐等犯罪行爲的發生。
而需要記錄資料的機構可用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身份證最後三個號碼以及字母等來確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