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公衆最快可在今年內,注射全球首個骨痛熱症疫苗。
衛生科學局和衛生部昨天宣布,批准由法國制藥公司賽諾菲(Sanofi)研發、名爲“Dengvaxia”的新疫苗在本地使用。
單憑臨床研究,疫苗有助減少60%骨痛熱症病例,也可減少嚴重病情的病例達84%。
但是,衛生科學局批准疫苗只供12歲至45歲的公衆使用。不在這個年齡範圍的人須征詢醫生的意見,醫生評估後才決定是否進行注射。
衛生科學局醫療保健産品管理司副司長曾清靈副教授解釋,目前沒有確切臨床研究可證明,疫苗對超過45歲的人有多大的效用。
用20多年研發的疫苗已在菲律賓、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等九個國家注冊使用。這些國家普遍允許年齡低至九歲的孩童注射疫苗。
但曾清靈指出,根據亞洲區的臨床測試,9歲至11歲的孩童注射疫苗後,入院的風險提高30%,骨痛熱症病況嚴重至須入院治療的風險更提高兩倍。追蹤調查也顯示,不滿12歲者注射疫苗後,被感染且嚴重至須入院的風險並未持續減少,因此把12歲設爲最低年齡限制。
整體而言,這個疫苗在臨床上無法有效地對抗骨痛熱症,也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衛生部不會以全國計劃的形式推出疫苗。
有鑒于此,注射疫苗者無法動用保健儲蓄支付疫苗費用,政府也不提供任何醫藥津貼。但是,衛生部不禁止政府醫院和綜合診療所等爲公衆提供疫苗。
新疫苗對骨痛熱症所有四種血清型(serotype)病毒都有效,但效用不一。
本地流行的骨痛熱症病毒爲第一和第二型。疫苗對第一型病毒的有效程度只有50%,對第二型僅40%;對第三型和第四型則分別高達75%和77%。
臨床證據也顯示,疫苗對曾被感染骨痛熱症的人有效程度可達81%,比不曾受感染群體的38%高許多。
衛生科學局因此建議公衆在注射疫苗之前,向醫生了解當中的利弊。醫生也可考慮通過驗血,確定公衆是否有感染骨痛熱症的病史。
疫苗須每隔半年注射一劑,注射三劑才能完全發揮效用。這個疫苗與其他疫苗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相似,包括肌肉酸痛和發燒等。
賽諾菲全球醫學部負責人黃素萍醫生受訪時說,公司希望今年內能在本地推出疫苗。她拒絕說明疫苗的定價,只說是“負擔得起的價位”。
18年前感染骨痛熱症的鄧瑞如(30歲,剪輯師)有意注射疫苗,以保障自己免受二度感染。她說,只要每一劑疫苗不超過150元,她都願意注射。
骨痛熱症專家團成員、伊麗莎白諾維娜醫院傳染病顧問醫生梁浩楠說:“疫苗只對特定群體有益處,例如經常到骨痛熱症肆虐國家的人。除了疫苗,我們還得做好病媒控制,杜絕伊蚊。”
截至上月30日,我國今年有1萬2001起感染骨痛熱症病例,已超越去年全年的1萬1286起,當中有七人病逝,比去年多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