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顔金勇說,人口老齡化帶來三重挑戰。因此,我國須從三大方面改變提供護理的方式,才能維持高素質,且人人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系統。
葉偉強 報道
要應付老齡化人口的醫療需求,不能單靠醫療保健業不斷增聘人手,我國也得改變提供老齡護理的方式。
根據全新的2020年醫療保健業人力發展計劃(2020 Healthcare Manpower Plan),本地醫療保健業的新工作機會,從2015年至2020年預計增加3萬個,主要是因這段期間新醫療設施的建成。
新設施包括六家綜合診療所、2100個公共醫院床位、9100個社區醫院和療養院床位,以及7600個日間、居家和臨終關懷護理的名額。
我國居民人口中年齡超過65歲者,去年達46萬人,預計在2020年達61萬人,並在2030年增至96萬人。
衛生部長顔金勇昨天在全國醫療保健生産力大會上宣布新人力發展計劃時說,人口老齡化帶來三重挑戰。
首先,對于醫療和老齡護理的需求將增多;第二、在年長國人退休之余,工作團隊卻有越來越少年輕國人加入,要維持以本地人爲核心的勞動隊伍有更大的局限;第三、現代家庭人數越來越少,以致國人在照顧老弱至親時需要更多的支持援助。
因此,我國須從三大方面改變提供護理的方式,才能維持高素質,且人人負擔得起的醫療保健系統。
第一個策略是把醫療護理的重心從醫院轉向社區住家,因此有必要使護理人員獲得適當的技能。
顔金勇舉例,南洋理工學院和義安工院把護理學系學生須完成的社區護理臨床培訓,加倍至160小時。新加坡理工大學的物理治療和職能治療系學生,除了須完成六至七周的社區臨床實習,也須修讀新的社區護理服務單元。
政府也將培訓更多全科醫療、老年醫學和內科學等範圍廣泛的專科醫生。護士的技能也將得到深化,而藥劑師、醫療護理助理和治療護理等的技能在深化後,也能從事更多醫療護理職務。
第二個策略是確保醫藥護理和老齡護理領域,可以培養以新加坡人爲堅實核心的勞動隊伍,因此政府將爲年輕學生和畢業生、中途轉業者,以及暫停執業的前醫療護理專業人員,提供適當的培訓和發展,讓他們投入相關領域。
這就包括吸引更多專業人士、經理、執行人員和技師(PMET),到年長者護理設施,擔任管理和主管職務。全新的高級管理合夥人計劃(Senior Management Associate Scheme)今年至今已成功培養七名可勝任醫療機構中心主管等職務的PMET。
因各種原因已離開工作隊伍的19名前護士,過去六個月內也陸續通過強化版的“護士重返職場計劃”重回工作崗位,並加入老年護理領域。
顔金勇說:“但是,隨著本地勞動隊伍縮小,我們無法通過不斷增聘人手來維持大家可負擔得起,且具備素質的護理。因此,第三個策略是通過改善工作流程,以及善用科技等提升生産力。”
他指出,影響力最大的創新是開發全新的護理模式,按照病人的需要,去融合不同機構所提供的醫療護理,好讓病人享有無縫接軌的護理。
多個醫療機構也已采用自動化系統,爲病人包裝所須藥物,以及選擇采購已預先包裝好的藥物,以節省人力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