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行設計及建造的新一代巡海護衛艦采用先進科技,既節省人力又加強偵測與應對海上威脅的能力,保衛我國水域安全。
由國防科技局(DSTA)和海軍部隊科研人員和軍人組成的巡海護衛艦(Littoral Mission Vessel)研發團隊獲頒今年國防科技獎團隊(工程)獎,表揚他們在水上防務科技領域的貢獻。
在科技界享有極高榮譽的國防科技獎今年邁入第27個年頭,本屆共有兩名科研人員和四支團隊脫穎而出,榮獲獎項。
屬新一代“獨立級”(Independence-class)的巡海護衛艦將逐步取代已服役約20年的“無懼級”(Fearless-class)巡邏艦。
爲了精進戰艦全方位作戰能力,同時降低對人力的依賴,研發團隊與前線軍人緊密合作,收集他們操作軍艦的程序和需求,以制定各種高端“智能型”作戰系統。這包括把軍艦艦橋、作戰信息中心和機械操控室合爲一體,以提高船員操作軍艦的整體效率,同時提倡船員間的互動和更密集的配合。
此外,護衛艦上設有機械化“雙船尾斜板”,可快速便捷地出動和收回各種身長11米以內的船只。通過這個設計,部隊只需動員比舊型號軍艦少一半的兵力,便可執行這類出動與收回小型船只的任務。有鑒于多項精簡人力的設備,巡海護衛艦只需約23名船員便可出海執行任務,比原有巡邏艦少約七人。
國防科技局項目經理(海軍系統)顔淑珊是研發團隊負責人之一。她受訪時說:“我們希望艦艇能具備多用途作戰能力和靈活性,除了提供相關系統,我們也設計不同模式,讓軍艦能按各戰況所需快速轉換設備,以容納小型船艇和直升機等。”
第一艘巡海護衛艦已完成海試,交付海軍部隊,預計明年5月入役。隨著第二和第三艘巡海護衛艦分別在今年四月和上個月正式下水,我國海軍的巡海防衛艦項目進展順利,所有八艘新一代戰艦有望在2020年准時入役。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昨天出席頒獎禮暨國防科技界成立50周年晚宴。他致詞時表揚國防科技界過去的貢獻,但強調其未來仍將扮演至關重要角色。
他說:“新加坡是個缺乏人力資源和戰略縱深的國家,卻能像今天這般無所畏懼,是因爲國防科技界致力研發方案,以彌補先天缺失……我們不曉得將來會出現多嚴重的安全威脅,但只要繼續展現過去的堅韌和勇氣,在國防科技的持續創新下,新加坡必能克服局限,保障未來的安全。”
陳慶炎總統在會上致辭時也說,國防科技界除了在防務方面起關鍵作用,也對我國社會其他層面有貢獻。
推出紀念刊收錄防務科技50年來點滴
“做爲科技界領導者,國防科技精英充當領域模範,在必要時支援國家計劃。這包括2003年爆發沙斯病毒時,國防科技人員爲民衆提供紅外線溫度掃描,並進行相關化驗工作。其他貢獻包括設計具多功能的地下儲存庫設施等。”
陳總統也推介記載我國防務科技50年點滴的紀念刊。紀念刊共四本,公衆可從本月底起上網下載電子版或到圖書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