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最近幾個月香港的動蕩,市面上關于棄港去新加坡的宣傳營銷越來越多,比如去新加坡的銀行開戶、把香港賬戶的資金挪到新加坡、轉投新加坡保險取代港險、申請新加坡身份、在新加坡做海外家族辦公室、新加坡做總部和控股公司、等等,號稱新加坡也是全球金融中心、稅收一樣優惠低廉、開戶如何便捷、CRS框架下如何優于香港,其中又數“新加坡是主權國家、而香港只是中國的一部分”最爲常見、撩動國內富裕家庭的不安和焦慮時顯得頗有深意。本系列分爲上中下三篇,我們從稅收、法律等技術層面解析香港和新加坡對富裕家族的相似和不同,爭取看後不再混沌地在新加坡和香港之間焦慮。
——寫在前面
和香港對標的,不是上海,而是新加坡
網上有很多關于上海取代香港金融中心的討論,兩個都叫金融中心,但內涵不同、功能不同,他們是不同的制度土壤下的兩個物種,與各自的GDP無關。上海是在岸金融中心(如果北京同意的話),所有的外資參與都是經過一定的批准核定程序進來的,有點兒像律師界明年廣州的“世界律師大會”,也會有外國律師參與,但都是主辦方東道主說了算的邀請制。香港是離岸(亞洲乃至全球)金融中心,暫且不說一國兩制下兩個城市所依托的根本制度不同,就只拿貨幣自由兌換、外彙管制這一項,香港是完全自由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和香港對標的,不可能是上海,只能是新加坡,全球範圍還有倫敦和紐約,如果要強調離岸屬性,最多再拉上盧森堡、都柏林和開曼。
很多人說香港和新加坡成爲全球金融中心,是因爲其健全、透明、高效的法律制度,這個固然重要,但更深層次的另一個原因是西方投資人和交易對方對香港和新加坡制度的熟悉和舒適度!因爲從曆史和法律制度上來說,這兩個地區都曾經置于英國殖民統治之下,和英美現代法律制度一脈相承,彼此之間也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從發展繁榮的根基來說,香港新加坡又有顯著不同,香港背靠中國內地,既是我們走出去、和我國以外資本主義市場夥伴發生關聯和交易的集散地,也是外資進來的橋頭堡 – 不信看看中國這些年引進外資的數據就知道了,無論總規模如何增長,其中55%左右都是通過香港進來的;看貿易數據也是類似,香港和內地去年貿易額7000億美金,超過中美貿易的總和,這不是香港700人口的購買力和資本輸出,而是香港作爲轉口和離岸貿易中心在發揮作用。
有人說國內越開放,對香港的依賴度越低;但因爲中國不可能實行資本主義,全世界也不可能變天改成我們的制度,除非消滅兩種制度的差別,否則香港的獨特屬性和功能會一直存在。
所謂的彈丸之地,多大面積多少人?
新加坡陸地面積581.5平方公裏,經過多年填海造地,目前已增加24%,政府計劃到2030年再填海造地100平方公裏。而香港陸地面積則爲1106.34平方公裏,更別說與北京面積16410平方公裏、上海面積6340平方公裏對比,新加坡真的算得上是“彈丸之地”。
人口數據與GDP方面,截至2018年6月,新加坡總人口563.87萬,其中居民399.43萬(包括347.19萬公民和52.23萬永久居民),新加坡GDP爲3641.57億美元(2018年),人均GDP爲57722美元。其中金融保險業占12.46%。而香港人口爲745.00萬人(2018年),GDP爲3629.93億美元(2018年),人均GDP爲48700美元(2018年)。
與之對比可以看一下北京和上海的數據:北京人口數量爲2154.00萬人(2018年) ,上海人口數量爲人口2424.00萬人(2018年);北京的年GDP爲3.03萬億元(2018年),人均GDP爲 14.02萬元/人(2018年)而上海的年GDP爲3.27萬億元(2018年),人均GDP爲 13.50萬元/人(2018年)。
P.S.北京上海香港數據來自百度,新加坡數據來自于《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新加坡地區)2018年版》。
依托內地必去香港,看好東南亞可增加新加坡
再說說金融投資活動。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在激烈競爭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從數據上說,香港依賴大陸的經濟能量,早已甩開了新加坡,與紐約、倫敦鼎足而立,成爲亞洲無可爭議的世界級金融中心。
先看看上市融資數據。截至2018年9月末,新交所共有上市企業745家,市值9748億新元。2018全年,新交所的15場首次公開募股(IPO)總共籌得7.1億新元(約35.4億人民幣);同年,香港證交所在IPO中共募得335億美元(約2272億人民幣),數額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中直逼頭把交椅,甩新加坡n~~~條(65倍)街。不止如此,趨勢上港交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而新交所因爲股市估值低、流動性差、股價低,上市公司出現退市潮,2014年在新交所退市的公司數量首次超過入市數,2018年又有19家上市公司退市,市值蒸發192億新元(約958億人民幣)。退市的企業中不乏新加坡本國知名企業,比如物流業地産巨頭、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旗下的普洛斯地産,還有亞洲最大的按摩椅制造商傲勝國際。2009年,香港家具制造商敏華控股也從新交所退市,半年之後在香港重新上市,市值是在新加坡時的八倍。
除了IPO,再看看衍生品和外彙交易,這兩個市場從數額上說差別不大,不過新加坡把自己打造爲一個離岸衍生品中心,擁有與中國、日本和印度股市挂鈎的産品,香港交易所的大部分衍生品則與香港和內地股市挂鈎。外彙交易新加坡和香港都緊逼東京爭奪亞洲外彙交易中心的地位。
最後我們看看基金管理規模和人員。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香港基金管理的規模是3.12兆美金,新加坡是2.4兆美金;從基金管理公司的角度而言,香港擁有投資組合經理、分析師和交易員的持牌資産管理公司有1477間,而新加坡是750家。總體上說,香港的高度成熟、便捷度、集中度,目前依然是新加坡無法企及的。
簡單的做個結論,如果依托內地生意、進行外貿業務、要赴港上市融資,香港依然是必選地。如果已經有所積累,要分散一部分資金、尋求東南亞投資機會,可以增加新加坡站。就金融資産管理而言,不妨多問問香港和新加坡私行、資管或者家辦的服務提供商,各自的投資策略、標的、資産、曆史業績和預期收益有何不同,慢慢就心中有數了。
《中篇》預告
在了解了香港、新加坡的人口、面積、經濟狀況,兩地金融投資活動的各種數據和情況,在下一期的《中篇》我們將介紹大家最關心的兩地的稅收、信托業的發展和銀行開戶相關情況。
硬廣分割線!!!
苗圃線下活動終于迎來北京場!課程信息及講師陣容詳見:11月北京開講!《家族信托和跨境籌劃》特訓營內容全面升級,就等你來!
推薦閱讀
企業家犯罪涉刑,太太技術性離婚有用嗎?一文說透家族信托債務隔離那些事兒跨境搬錢,逃彙還是洗錢?罰款還是判刑?新城國際王某的巨額股權信托,對董事長們的啓發?螞蟻搬家、分拆換彙、隔空對敲,真的會被判刑嗎?醒醒!家族信托的掃盲已結束,該進階了!往後余生與稅相伴,買護照銷戶口真的有用嗎?
趙苗律師系北京安傑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苗繪財富研究院創始人,她兼具中國和美國加州律師執業資格,同時具有紮實的商科背景。她曾曆任多家世界頂級企業亞太和大中國區總法律顧問,對企業管理、跨境投資有獨到的見解。在財富傳承領域,趙苗律師專注投入,憑借其橫跨中西、法律、稅務和商科的背景和豐富的實務經驗,不斷爲市場呈現業內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案例經驗,深得客戶信賴和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