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跨國研究發現,全球約1%健康者,約3500萬人,體內存有可導致心肌病的變異基因,當中部分人在有生之年受環境和生理因素影響,最終可能發病。
在這之前,醫療科研界只知道這個名爲肌聯蛋白(Titin)的基因,是導致常見遺傳性心髒疾病——擴張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簡稱DCM)的一大因素。
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因病變得大而薄,影響心髒血液輸送功能,並有致命風險。
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家心髒中心、杜克—國大醫學院、英國倫敦帝國學院和德國國家分子醫學中心聯合進行,超過2490名來自三國的擴張型心肌病患者和約1400名健康者參與。
國家心髒中心助理教授舍費爾(Sebastian Schafer)是研究負責人之一。他指出,肌聯蛋白是人體已知的最大蛋白質,它的基因組相當多,因此身體健康者出現基因變異的概率也隨之增加。
舍費爾說:“這次研究發現,不少存有肌聯蛋白變異的健康者,在有生之年不會發病。但有另一批人,若他們因生理或環境因素而受到巨大壓力時,心髒可能會逐漸衰竭。”
大多健康者心髒發現基因變異可做出調整
另一名研究負責人新保集團杜克—國大學術醫學中心,陳江和基金會心血管內科教授庫特(Stuart Cook)指出,除了遺傳因素,酗酒、病毒感染、化療藥物或懷孕等後天因素,也可能導致存有變異基因的健康者面對心髒衰竭風險。
他解釋說,大部分健康者的心髒有能力“察覺”體內出現基因變異,從而做出調整應對這個情況,因此不會發病。
“這就好像那些勤于鍛煉的人,練著練著手臂肌肉就長出來。至于那些因遭受壓力而出現心肌病症狀的人,我們現在仍無法知道他們在受壓後多久會出現症狀,也不清楚可導致病發的風險系數,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研究。”
這項研究獲得陳江和基金會、全國醫學研究理事會和新保集團杜克—國大精密醫學研究所支持。研究成果刊登于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