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自動配藥機器及進行遠程複健等創新的醫療護理模式和應用,能有助病患更好地管控疾病,讓他們邁入老年時,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素質。
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昨天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和德國藥劑公司拜耳(Bayer)聯辦名爲“以創新醫療護理改革老齡化”的論壇上說,65歲及以上的新加坡人將從目前的每八人中有一人,在2030年增至每四人中有一人。
此外,我國男性的“經健康調整的預期壽命”(health-adjusted life expectancy,簡稱HALE)從1990年的65.8年,延長至2015年的72.3年;女性同期則從69年增至75年。這個數據預估一個人在出生後能“身體健康”度過的年數。
許連碹說:“有了健康才能幸福老齡化。年長者也能繼續保持活躍,並做出貢獻。國人的患病期若越來越長,加上人口老齡化,這對年輕一代形成巨大的負擔,也將成爲國家社會財政收支上的挑戰。”
隨著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她認爲有必要善用科學科技,以創新醫療護理延長人們的健康年數。這包括衛生部去年推出的保健資訊網(HealthHub),超過5萬6000名國人已下載這個應用,閱讀與不同保健課題相關的文章、查找醫院、健身房和不同保健活動等資料,也可享有餐飲和休閑等優惠。
用智慧産品協助病患管控疾病的例子是由本地業者研發的自動配藥器Pillpresso,它可確保年長者准時服用劑量正確的藥物。
許連碹說,創新醫療護理也可改變康複和老年護理等醫療服務。衛生部控股屬下的綜合保健信息系統公司正與各醫院和社區康複服務業者合作,試驗遠程康複系統,讓中風病患在家中就能做複健治療。該公司將在明年初分享試驗成果。
國大企業機構和拜耳昨天也推出線上挑戰“新加坡Grants4Apps”,邀請亞太區包括新加坡的醫療護理專員、科研人員、學生和起步公司等開發新應用,確保慢性病患者准時服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只有50%需長期服藥者按時吃藥。失智以及須服用四種或更多藥物是導致人們沒有按時吃藥的因素。這往往令病人的病況逐步惡化,進而需要經常求醫,導致醫療護理費用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