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國武術種類繁多,不完全統計有完整訓練體系的流派有兩百多個。傳統武術裡有形意拳、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樁是大多數武術採用的方法。大的門派像武當、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樁功法。在所有的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其中獨樹一幟的拳種,其勁法凌厲,打法硬朗,難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說,其體系完整,但動作簡單,易學易練,深得眾人的喜愛。這簡單的招式後面蘊藏的了很多看不見的幸苦和練法。形意拳練的是勁,不是動作,動作知識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練法,在動作的背後,是功夫,是勁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練明勁,之後就是練暗勁。形意也罷,太極拳也罷,傳統武術修煉大體需要經過四個階段,修正身法,換勁,練勁,用勁。站樁,能解決修正身法和換勁的問題。三體式和五行拳解決練勁和用勁的問題。站樁的要領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站樁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會站樁站的腰疼。
抽領勁意在於「抽」字訣,抽為河南南陽方言從下向斜上舉推抽之意。而且抽為運動之抽不是定中抽。另抽領必須要和挑領區分開,挑領是向上挑出,而抽領為從下斜上方的抽勁,二把拳不可混為一談。
一手護腮,一手護襠,束身懸腳,兩手一上一下,一前一後,一進一退,一防一攻,在不停的運動中有防我自身五道關勁意。人身面部五道關為:耳鼻眼舌人中,身體五道關為:頭襠左右肋心。拳經雲「從下而上先撩陰,左右兩肋奔中心」。講的是人體五個擊打部位,而每一個部位又沒有護防措施,只好自己設法防護,才能不被對手攻擊,此手正是護自身五道關的妙手也。水腫賢師伯在傳我此把時講「手不離腮,手與腮合,肘與肋合,出洞入洞緊隨身」兩手互換,上下前後變化護身五道關,同時隨心所欲進擊對手五道關。正如拳經雲「五行本是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兩手束拳迎面擊,五關之門關得嚴。左腮手過,右腮手去,右腮手過,左腮手來。手從心內發,捶向鼻前落,力從足上起,足從地下起,足起快時猶火作。」
一腳實,實則穩,一腳懸虛,虛則利於變化的隨心所欲,利於重心的變化,成前腳變後腳,後腳成前腳的不定位之勁意。正如拳經所云:「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則前後亦自然無定位矣。總之拳以論勢,而握其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初習時有定法,盤熟後成法無定法的隨心所欲,進退左右虛實不定之陰陽變化之妙用。日久可在實戰中得心應手,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之界。正如明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曰:「拳有勢者,所以變化也。橫邪側面,起立走伏,皆有牆戶,可以守,可以攻。故謂之勢。拳有定勢,而用時則無定勢。然當其用時也;變無定勢,而實不失勢,故謂之把勢。」所謂驚法者虛,所謂取法者實也。似驚而實取,似取而實驚,虛實之用,妙存乎人。故拳家不可執泥里外圈長短打之說,要須完備透曉,乃為作手技。欲精,欲多用,欲熟,欲狠。兩精則多者勝;兩多則精者勝;兩熟則騪與狠者勝;數者備矣,乃可以較敵。」望習者盤練時多體悟以上拳經,定能有所體悟。
恩師水普慈、張秀志在傳我抽領時講「抽領勁意在於一個’起’字訣,折身抽領身起法,頭顱起枕骨,起如擔擔,束身而起。」皆講一個起字。頭領起全身之勁,如牛臥地下時突然而起時的疾速之猛;又如猛虎撲羊時一縱而起之勢。皆用的是以頭領身的虎抱頭之勁意。
虎抱頭的勁意是心意拳中最重要之勁,也是我中華武術最珍秘的訣竅。如《九要論》拳經云:「頭為諸陽之首,而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為首是瞻。故身動頭不可不進也。天庭為六陽之首,而萃五臟之精華,實為頭面之主腦,不啻一身之座督也。而究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三心四體合為一氣。」
《萇氏武技·論頭》曰:「頭圓像天為諸陽之會,為精髓之海,為督任交會之處。統領一身之氣,陰陽入扶全視乎此。此處合,則一身之氣俱入;此處不合,則一身之氣俱失。其氣之結聚落點,有一定之處不可不知。
三尖為氣之綱領論:凡事專一則治,以其有主宰,有統帥。雖有千頭萬緒之多,而約之總歸一轍也。如行軍有主帥之運籌,治家有家長之規矩,方同心協力,於事有濟。練形練氣,動關性命。其氣之統領,氣之歸著,不可不究哉。頭為諸體之會,領一身之氣。頭不合,則一身之氣不入矣。
煉氣訣:凡一身之進退動靜,以心為主。心君也,出令者也。心無形,惟無形,故能形形而不形於形。以意知著也,以命門為輔,命門氣之所從生,乃一身之樞紐,宰相也,傳君之命也。以頭倡率手足,頭為眾臣中之主事者,為總督元帥,欽差大臣之類,皆是也;手足庶尹執事之類是也。故每一勢之操縱收發,心先命門為次,頭又次之,手足則次而又次之。神動天隨純任自然,若一矯揉造作則鑿矣,操縱在手變化從心,隨機而動,人力不與。」
《內功真經總論》曰:「然不知角力之綱領,不知角力之樞機,不知角力之歸宿,雖有角力猶嘗也。何謂角力之綱領?曰頭也,頭為諸陽之會,一身之綱領也。譬如物之有柄,要之有始。柄之不正,事之不裹,專望後之等哉?故頭之為用也,欲向上提起,不欲向下堆積,欲生旺有神,不宜頹廢無氣,一身之角力雖不在頭,而頭未始無關乎角力之得失也。頭正而起,肩平而順,胸出而閉,先吸後呼,一出一入,先提後下,一升一伏,內有丹田,氣之歸宿,下收穀道,上提玉樓,玉樓者,耳後高骨也:提之者,自然下氣無阻礙也。」
《納卦經》曰:「頭項效法乎乾,取其剛健純粹,頭統乾之體,乃全身之總領,有元之義,提一身氣血,有享之義。兩耳後各有一卜骨高起,是提氣穴。提氣時,務向上直提起,庶免反側之患,然其左右一齊用氣,不然不失之於側,必失之於反也。學者不知其竅,縱總有莫大之功夫,而丹田之真氣不能上貫於頭頂,何由得剛健純粹之像也。凡一出手,即當視其虎口穴。前額用力正平提起,不揚不卑,後夾脊穴用內力塌下。丹田真氣來時,直達提氣穴,著力提住,由百會穴轉過崑崙穴,下明堂,貫兩目,其氣欲往鼻孔空洩時,即便吸入丹田。兩耳下,各三寸六分謂之項眼,用力向下栽住,用之久而自得其妙也。」
《神拳拳譜》曰:「心意動,即下腰開胯,滾肩束肋,鑽腦勁(註:一頭衝破天,蓋言身欲起伏,如鳥將飛,虎將撲)自呼穴至足心,心一時皆動,無不動也,頭為元帥,手為先行,頭到腰亦到,落胯人自吊,手到頭不到,中營必失了。頭往前領,頭到槍到,槍到頭到一齊並到。」
《少林拳經拳法備要用力》:「頭如頂千鈞,頸如搬樹轉,下頜如龍戲珠而挺出。」
王薌齋先生說:「大石壓頂之感,乃項直頂樹之功。」
武禹襄《打手要言》:「虛領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即所謂’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李仲軒先生說:「頭與腳是槓桿的兩頭,頭一前傾,腳上大拇指就吃力,腳上大拇指一蹬,頭就頂上了勁。所以雞形既是頭打,必然連帶出腳打。雞翹腳是雞啄米的必然變化。而雞形的練法是成就功夫的關鍵。雞形頭就要練頭,頭為一身之樞紐,頭部僵硬,腳下再能變步數,轉換身形時也仍然快不了。雞總是一探頭一探頭地走,以頭領身,雞形就是用這個方法練身子。
有人練八卦轉一會兒,就頭暈目眩,這是光蹬身子了。八卦圈不是腳脖子轉出來的,而是頭領出來的。頭首先要虛頂,只有虛頂了才能轉動靈活,頭微一側轉,整個身子就得調過來。學會了調身子,重量就跟上了。這麼走走,就是’全身重量上拳頭’的好法子。
手指翻挺,這個小動作就是牛象。指頭上要有牛勁,五百多斤的牛能把全身重量頂在犄角上。頭部下低,也要向前頂一下,給扎出去的指頭一份助力。因為頭低下了,眼睛看不到手,手指憑個大感覺盲目地紮過去,有點像小孩子打架,是撒潑打諢的無賴動作。」
由上述引文視之,頭領身為各家拳法所共有的身法要求,練法和運用皆一樣,只不過文字語言表達的方法不同而已。習者不可不明,更不可忽視之,望習者仔細演練細心體悟,定能從上述拳經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虎抱頭為心意六合門「勢勢不離虎撲」中節勁的貫串,只有勢勢不離虎撲中節勁的貫串,方能形成以身帶步下肢「步步不離雞腿」的下三節勁的貫串。從而以身摧肩,肩摧肘,肘摧手,上肢「把把不離鷹捉」的上三節勁的貫串。只有上中下三節,節節貫為一氣,才為明了三節。拳經云:「把把不離鷹捉,步步不離雞腿,勢勢不離虎撲。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是空,下節不明自家吃跌。若合而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四體百骸。總為一節,手心,足心,本心,頭身,手足,四體,三心四體一氣相合,一理運乎二氣,行乎三節,三節要停,三尖要照,現乎四梢,四梢要齊,統乎五行。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節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氣,明了三節;不貪不歉,起落進退多變,三回九轉是一勢,總要一心為主宰,統乎五行,運乎二氣,時時操演,勿誤朝夕,盤打時始而勉強,用功久而自然。誠哉是言,豈虛語哉!拳術道,終於此而己矣。」
只有明了三節才能達到渾身上下前後左右一合無不合的以頭領身,以身帶步,以身催手,上中下三節貫為一氣,六合統一周身一家之藝境。拳經雲「夫所謂一者,從首項至足底,內而有臟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膚,五官四肢百骸,相聯爲一貫之者,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節攻之,中節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夫而後官骸肢自有通貫,上下表裡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體白骸,終歸於一氣而已矣。」
3.功用
常盤此把,可盤出我靈活多變的運動中渾身齊到顧打合一的妙用。敵擊我時,我以頭領身,運動中化對方同時束身,接著長身而起把對方放出。
敵如在前用前腳擊我中部,我可一束身用手向後捋化敵之擊,接著上後腳,向前踩敵中門或側門,用肩或肘從下向上抽敵肋。敵後退步保持平衡,我可藉對方後仰之勁,從下向前上方打出崩勁。
敵如在前用後腳擊我,我可一束身,前手向上化敵之擊;同時,進身踩敵中門,起根拔節,用我中節肘或根節肩制敵根節,使敵中梢節無法發揮功用。
敵如在前用前拳擊我,我可前手化敵;同時,前腳向前刮地風擊敵前脛骨。敵一驚,我上後腳踩敵側門,後手從後向前上方,近用肩,中用肘,遠用手,丹田抖動從下向前上方螺旋發出整體內勁,把敵放出。
敵如在前用後手擊我中部,我前手向上領化敵擊;同時,束身下蹲,上後腳踩敵中門,手或肘從下向前上斜方打出橫抽之勁,把敵抽出,或變拳從下向前上方擊敵下,打一把提、胯、崩、搓、催勁,或用蛇躥拳擊敵小腹或前胸,敵必重傷。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想想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這種現代很多人難以理解的深邃,被膚淺的認為落後!由中醫及武術,我心痛哉!很多習武的人,對傳統武術莫名愛好,但卻缺少明師指引,難以客觀正確的認識武術,即便是自己修煉,由於中國傳統武術自帶文化屬性,很多地方很多竅要,非指點無法突破。正因為傳武的誤解氾濫,急需撥亂反正,我師兄應眾人邀請,提筆著書,成《傳統武術答疑解惑錄》一書,廣傳武術思想,點破修煉竅要,為廣大愛好者答疑解惑,幫助廣大愛好者了解武術,練習武術,其拳拳之心實為我等欽佩!師兄常說,雖水平有限,但也願做法布施,以弘武道。知我者為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有緣得見者,望惜緣!
更多運動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粉絲團「運動大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