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亞細安教育交流年,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榮譽支持下,制作“我的留學時光——新加坡赴華留學生訪談錄”視頻,邀請幾名留學中國的校友分享經曆,希望鼓勵更多中國、新加坡及其他亞細安國家的學子加強交流,增進了解。
新加坡和中國在教育和人文方面的交流源遠流長。新加坡赴中國留學校友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兩國文化的異同,建立良好的聯系網和友誼,將是新中兩國友好關系的生力軍。
今年是中國—亞細安教育交流年,新華網新加坡頻道在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榮譽支持下,制作“我的留學時光——新加坡赴華留學生訪談錄”視頻,邀請幾名留學中國的校友分享經曆,希望鼓勵更多中國、新加坡及其他亞細安國家的學子加強交流,增進了解。長約30分鍾的視頻收錄在光碟,可分派給學府等作爲中國留學與交流的推廣媒介。
受訪的留學畢業生包括公務員、教育工作者裕華中學校長吳淑潔、新加坡中醫師公會會長趙英傑、新加坡笙協會會長楊紀偉、媒體工作者等,不少是北京大學和複旦大學校友。
通商中國主席、東海岸集選區議員李奕賢日前出席“一帶一路”下的中新人文交流論壇暨“我的留學時光”視頻發布會時指出,早在20世紀初期,本地華社成立學校的時候就引進中國資深教育工作者。時至今日,新中保持密切的文化教育交流。新加坡每年估計有約7000名學生赴中國浸濡,而中國到新加坡留學的學生就更多了。
“這一批批曾在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以及到中國留學的新加坡學生都是新中兩國友好關系的生力軍,也是‘新中通’,對新中兩國的情況有一定了解的群體……我相信,他們能夠在兩國友好穩固的基礎上,繼續加深兩國之間各個領域的未來合作,爲新中兩國的友誼再創高峰。”
陳曉東:逾六成中小學與中國學校建姐妹學校關系
論壇主賓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陳曉東致詞時說,新加坡一向關注一帶一路的建設,今年以來以“一帶一路”爲題的論壇已有20多個相繼舉行,“凸顯新加坡各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前瞻性思維”。他指出,兩國建交26年來,人文交流頻繁,教育合作水平不斷提高。新加坡有超過六成中小學與中國學校建立姐妹學校關系。
交流論壇的嘉賓包括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司長彭俊豪、通商中國公共關系總監顔思群、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劉宏教授以及多元商貿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董事拉維沙爾瑪。他們同觀衆分享留學經曆、人文交流和教育的觀點等。
拉維沙爾瑪在1959年5歲時,隨父親移居中國,在當地接受教育,能說得一口流利華語。他在視頻中分享說:“(留學)過程對以後的人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特別是中文,給了我們最好的武器……所學的知識非常有用,這個用處不是在賺錢方面,而是對中國的一種認識和認知。”
新加坡印度婦女協會會長蘇甘雅幾年前從美國到新加坡生活。因對華文與文化感興趣,她在1980年代到複旦大學留學,留學期間更被當地電視台相中,成爲“外國人講華語比賽”主持人。她認爲,在日益全球化的社會,要理解一個國家,懂得其語言和文化十分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