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最近宣布,準備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先看看別人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的24節氣,在公元前已經寫入曆法。
中國的珠算,1800年歷史。
西班牙的弗拉明戈舞,也源起16世紀。
印度的瑜伽,則有幾千年的歷史。
新加坡,這個城市萊佛士開埠還沒兩百年。
感覺要去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直就是Hard模式!
新加坡政府向來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已經準備了6600萬新幣,落實首個「文化遺產發展總藍圖」。
這麼大筆錢,可是要保護啥,全國人民還沒有想好。
可以說是很土豪了。
五花八門的討論里,有一種「文化」,居然明顯的一枝獨秀:那就是吃
新加坡最大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在報道這項宣布時,連續兩篇都圍繞在吃!
3月8日:「國會:新加坡的小販美食如羅惹,能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3月11日:「海南雞飯是新加坡人最想列入名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文報章《聯合早報》的報道,以新加坡美食「叻沙」的照片配文。
連總理夫人何晶也在她的臉書上,列出了長長的一串新加坡美食,為申遺獻策!
有雞飯、榴槤、肉脞面、豆奶、釀豆腐、擂茶、福建面、辣椒螃蟹、魚頭咖喱……共29種那麼多!
如果美食能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加坡可以說是非常熱愛文化的國度了。
為什麼新加坡突然想申遺?
新加坡剛在今年2月22日,正式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締約國。身為締約國,有義務對現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清點,列出急需搶救的重點和有重要代表意義的遺產項目,並成立委員會協調有關工作。
為此,政府已宣布將撥款6600萬新元來落實首個「文化遺產發展總藍圖」。與此同時,新加坡國家文物局今年將推行「新加坡文化遺產計劃」中的首個五年計劃。而當務之急是廣泛徵詢全國人民的意見,以決定推動哪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遺。
新加坡已經有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了。
首個世界文化遺產——新加坡植物園
新加坡建國50周年時,成功申請了世界遺產。現在全國大規模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再拿下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是很好的200年生日禮物。
中餐都進不了非遺,哪些美食能進非遺
成功申遺的美食,全球只有以下7例:
2010年 – 法國菜
2010年 – 墨西哥傳統飲食
2010年 – 地中海飲食
2011年 – 土耳其小麥粥
2011年 – 維也納咖啡文化
2013年 – 韓國越冬泡菜
2013年 – 日本料理和食
擁有八大菜系,歷史悠久而博大精深的中餐,居然沒被眷顧。其實,2008年以來,中餐已經數次申遺,但一直未能如願。
負責中國美食申遺具體工作的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邊疆曾坦言,之前沒成功是對申遺標準的理解有偏差。
他說:「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總認為中餐是要以美食本身作為考量的實體,而申遺恰恰不以美食為主體,是要體現非物質文化層面的內涵。」
換言之,申報主體能夠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一個區域的人文情感。無論一道菜工序有多複雜,有多色香味俱全,但如果無法讓人體會到文化上的深意,還是不會受到申遺評委們的青睞。
畢竟,文化的感官應該是大腦,而不應該局限於舌頭。
學習其他美食申遺成功經驗,新加坡美食這樣來
「墨西哥傳統飲食」入選的關鍵理由是:「墨西哥傳統飲食是米卻肯州的社群活態祖傳文化,墨西哥傳統飲食的相關習俗和知識,是不同群體身份認同的標誌。」
而韓國以「腌制越冬泡菜文化」為主題申遺,將本為物質的泡菜引申為非物質的泡菜文化,也值得借鑑。泡菜文化有助提高社會凝聚力。入冬前,家家戶戶集體腌制泡菜,有增進家人、村落及社區人際關係的作用。
至於日本和食成功申遺,則是因為它既體現了日本的四季分明、地理多樣性以及日本人尊重自然的精神,與正月、插秧等傳統節慶也密切相關,代表了日本獨有的價值觀、生活樣式和社會傳統。
如果新加坡真的要以本土美食申遺,取決於這道菜能否體現出新加坡的獨特文化。
然而,所謂的「新加坡文化」是什麼?新加坡人的國民性格又是如何?估計至今也沒有想明白過。
來,讓新加坡美食走走心!沙盤推演一下新加坡美食攻打非遺堡壘的戰場:
海南雞飯+咖哩魚頭掛帥,印度拋餅加持,大寶森節跨種族呼應
已經成為「新加坡國菜」的海南雞飯,其實並非起源於中國海南。
咖哩魚頭是新加坡印度菜的傑出代表,但是到印度很難找到咖哩魚頭。這兩種經典菜,充分體現出各地移民來到新加坡這一方神(貪)奇(吃)的熱土,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創造力。這象徵了新加坡這個地方,雖然缺少自然資源,但是充分匯聚了全球的物流財流和才華,成就了今天獨到的地位。
同樣,其實在印度本土並不流行的新加坡街頭小吃「印度飛餅」,也印證了這一點。大寶森節雖然名為印度節日,在印度還不如南洋流行。
(印度煎餅師傅的手藝靈巧。)
美食代表新加坡對來自全球移民文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接納和改造。
來源於美食但是超越美食的文化意味,這麼重的戲份,咖哩也是擔得起的。
新加坡本地人愛吃咖哩,但是從外來的新移民(尤其是中國來的新移民)不喜歡鄰居家飄來的咖哩味而投訴。本地人發現吃了幾十年咖哩居然要因為新鄰居「聞不慣」而收斂,有些人產生了排斥「新鄰居」的情緒。這事在全社會上還引起相當大的討論。
以致於一些新移民領袖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家正煮著咖哩呢!把喜歡不喜歡吃咖哩上升為測試對新加坡文化的內心接納程度。不愛咖哩就是不愛新加坡~我覺得這道食物真的可以拿去申請非遺了。
當然,雞飯也是很有文化的。比如,這件事,就體現出新加坡的排隊文化和投訴文化。
就比如了凡雞飯,要排多久大家都懂
一名憤怒的瑞典食客投訴,說自己在排隊的時候,居然遇到前面的「代排」一口氣打包了120份雞飯!
申遺好辛苦。美食要是不行的話,建議新加坡用七月歌台文化去試試,也許勝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