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五味雜陳,甜酸苦辣,有如一場“盛宴”。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香港文化周劇目、香港話劇團《盛宴》11月8日至10日登陸上劇場,反思家庭對成長的影響以及家族傳承的意義。“無論感情還是生命,總有過期的一天。所以如何珍惜與家人同桌吃飯的時刻,如何活在當下、珍惜所愛的人,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事。”香港話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說。
《盛宴》由任教于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的丹‧勒方編寫,2012年在美國外百老彙上演,被《芝加哥時報》贊譽爲該年度最佳戲劇,並提名紐約戲劇委員會最佳劇本。香港話劇團去年搬演此劇,獲香港舞台劇獎年度優秀制作獎,還提名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及最佳燈光設計獎。
《盛宴》圍繞山姆和妮可相識、結婚一直到生兒育女展開,全劇共54場戲,每場戲均圍繞飯桌而成,每頓飯都反映著家人之間的溫情冷暖,將一家五代人重要人生章節濃縮在兩小時中。陳敢權擔任該劇翻譯、導演,“當我第一次接觸《盛宴》劇本,就深深佩服編劇對家庭和人性的洞悉,尤其是他以非常簡單的筆觸勾勒出最深刻的人生時刻,教人感動、反思和回味。我把這劇命名爲《盛宴》,源于全劇五十多場戲都圍繞著飯桌展開。劇中的筵席並非佳肴美酒,而是愛情、親情和友情,個中甜酸苦辣,恍若一場又一場的盛宴。”
陳敢權相信,普通家庭都會發生類似《盛宴》的故事,“它雖然講的是美國的人情,還夾雜一點點西班牙語。但我很感動,所以選了這個劇本。不同年齡觀衆看《盛宴》會有不同感覺。到了我這個年紀,對于兒女長大、離開家的情節,尤其感同身受。主角年紀大了,兒子最後一次來看他,告訴他要走了;還有一個孩子胎死腹中時……我們抓不住生和死,只有好好把握開心時候。《盛宴》雖然簡單,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領悟。有觀衆看完戲告訴我,要馬上回家擁抱親人,最重要是身邊的人。”
《盛宴》以短促的分場“編織”人生,每場戲都點到即止,瞬即轉場,觀衆從中感受到變幻莫測的人生,“簡單凝練的對白,每一句都戳心戳肺”“五代人的故事不覺瑣碎,人生就是無論遇上多麽難啃的事情,最後你還是會吸口氣,把它啃下去”。
此外,《盛宴》一景到底,演員一人分飾多角,同時也由幾位演員共同飾演同一角色的不同階段,表現出家族的一脈相承,每個人總帶著父母的影子。加上意象化的場面處理,令演出效果一再提升。“8個演員要演26個角色,很多時候需要一秒鍾轉變感情,上一場哭哭啼啼地吵架,下一場開心打鬧,是很大的挑戰。”陳敢權透露,“我們排練時有很多討論,關于劇本的留白,每個角色背後隱藏著什麽樣的感情。”
香港話劇團是香港曆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專業劇團,建團42年制作劇目超過300個。粵語台詞配上普通話和英文字幕,帶出原汁原味的香港味道。劇團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珠海、佛山、台北、澳門。憑借高質量的劇目,劇團曾多次獲得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華文戲劇節等全國性獎項。
陳敢權坦言,以前來演出,曾經擔心內地觀衆能否聽明白粵語台詞,“沒想到他們非常適應,反應幾乎沒有延時。比如演《親愛的,胡雪岩》,觀衆的問題都很深入,與文本、思想密切相關。相比之下,香港觀衆更年輕,對接吻之類的親熱戲反應很大,反而是內地觀衆更冷靜。”
《盛宴》去年在香港首演,今年來到上海前,劇組重新調整劇本,更加忠于原著,又在香港先試演9場。香港話劇團理事會主席蒙德揚博士表示:“繼去年大型舞台劇《親愛的,胡雪岩》在上海等五城演出,香港話劇團再次推出得獎劇目《盛宴》,作爲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香港文化周演出劇目和大家見面。我們有幸獲得寶貴的機會參與上海文化盛事,各位觀衆細心享用《盛宴》,共曆一趟百味雜陳的人生旅途,一同體會劇中的感性與溫情。”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