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最後晚餐》劇照
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催生出有著獨特氣質的香港戲劇。作爲香港戲劇圈的“老大哥”,1977年創立的香港話劇團是香港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專業劇團。建團40年來,香港話劇團制作劇目超過300個,其中一半以上爲原創作品。他們以原汁原味的本土題材、紮實的表演,形成鮮明的“港式”風格,受到觀衆的喜愛。有戲劇評論者說,在選擇困難的情況下,去看一場香港話劇團的戲總能收獲意外驚喜。
政府資助公司化管理
因爲《最後晚餐》和《都是龍袍惹的禍》,演員劉守正在內地知名度越來越高。今年春天,他再度隨著音樂劇《頂頭錘》來到北京,在劇裏他飾演一位草根足球隊員。這個角色對他意義重大,曾讓他在2009年斬獲香港舞台劇獎的最佳男主角。那時,正是他加入香港話劇團的第8個年頭。
2001年,劉守正從香港演藝學院畢業,進入香港話劇團。那一年,香港話劇團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政府化轉向公司化。改制後的香港話劇團有限公司,由香港特區政府稅務局長簽署文件豁免交稅。
香港話劇團的改制是爲了增添活力,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並非爲了減少政府投入。這些年來,政府撥款仍舊占到60%,其余收入包括商業贊助、票房、外展及戲劇教育收入等。在管理上,公司化後的話劇團也由政府部門領導改爲理事會領導,聘用藝術總監和行政總監,分管藝術創作和行政工作。
此後,香港藝術團的制作方向也更加清晰,那就是以主流劇場制作爲藝術定位,以均衡多元劇目爲編排方針,以市場消費導向爲營銷策略,翻譯和改編外國古典及近代戲劇,同時致力推介優秀的中國劇作,推動和發展香港原創劇。以前,有人誤認爲香港戲劇以翻譯和改編爲主,實際上並非如此。以香港話劇團爲例,建團以來制作的300多部戲中,一半以上都是原創。2017—2018年劇季的13部劇中,就有10部是原創的。
17個演員四五百場戲
不只原創劇目比例高,香港話劇團單個演員的“表演生産率”高,也是非常有名的。
目前,香港話劇團的全職演員只有17個人。他們每年排演的劇目在15到20個之間,演出場次可達四五百場,對于資深演員來說,演完一部戲後休息四五天,接著演另一部戲是常態。像劉守正,一年基本有300天以上不是在排練就是在演出。
“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穩定的觀衆群,舞台帶給他們的成就感是別的行業很難給予的。”香港話劇團現任藝術總監陳敢權告訴記者。據他介紹,香港舞台劇演員很少像內地演員會跨界影視表演,一來是這個職業讓他們有幸福感,二來在香港,明星和舞台劇演員的界限還是比較清楚的,舞台劇演員是演比較實在的戲。
正因爲能夠保持專注的態度,以飽滿的熱情紮根到舞台上,使得香港話劇團的一衆演員都擁有出色的基本功和舞台掌控力。
以內地觀衆較爲熟悉的《最後晚餐》爲例,劇中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極度還原、高密度的對話,如若不是用心打磨,很難做到對肢體、情緒、語氣的細膩而到位的拿捏。劇中幾次長久的沉默,演員的表演非但沒有讓舞台冷場,反而讓觀衆沉浸在其營造的氛圍中,令人印象深刻。
推動本土原創新生力量
備受好評的《最後晚餐》是香港話劇團典型的“黑盒子作品”——現實主義題材,小制作,有濃郁的港式風格。
黑盒子劇場,是19世紀歐美興起的一種小劇場模式,在內地也發展了30多年。香港話劇團的黑盒子劇場是在辦公室樓上租的一個狹小空間。原本用來排練,後來改爲小劇場,能容納100多位觀衆。坐席可以根據劇情需要調整成一面、兩面、三面、四面。現在除了被劇團用來制作一些實驗性劇目,也提供給香港戲劇工作者進行新題材的創作——他們把這一工作稱爲“新戲匠”計劃,旨在培育香港戲劇新生力量,包括編劇、導演、演員及不同的設計崗位。
“我們希望通過對劇場藝術不設規限的探討手法,爲觀衆提供更多富創意和重文本的作品,從團員或合作者的創作過程去發掘、探索和發展新的可能。”陳敢權表示。
曾經在香港演藝學院執教20年的他,對戲劇的態度還依然保有學者的嚴肅。在他看來,戲劇不單是一種娛樂,它是研究人的最好的藝術作品,是關于人的故事,看完戲之後可以反思人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如果要說香港話劇團爲香港文化做了哪些貢獻,我希望是讓觀衆在看完我們的戲後對人生有所感悟。”
探索跨境文化交流
這幾年,除了致力鞏固及拓展香港觀衆,提升市民文化素質,香港話劇團也在不斷探索跨境文化交流,足迹遍及北京、南京、上海、杭州、武漢、重慶、廣州、深圳、台北、澳門、新加坡、舊金山、紐約及多倫多等地。
從2006年開始,香港話劇團積極拓展中國內地市場,給內地觀衆帶來不少精彩好戲:2006年《新傾城之戀》、2008年《德齡與慈禧》、2013年《最後晚餐》、2015年《都是龍袍惹的禍》、2016年《有飯自然香》、2017年《頂頭錘》等,幾乎每一部都會留下好口碑。許多戲劇評論者在自己的“觀劇指南”裏拍著胸部奔走相告:在選擇困難的情況下,去看一場香港話劇團的戲總能收獲意外驚喜。
對于這樣的厚愛,陳敢權十分感動。他說這幾年內地戲劇發展很快,希望能和內地同行互相學習,增進了解,同時也讓觀衆看到更多香港戲劇的模樣。而在內地演出場次逐漸增多的劉守正,也在跨文化交流中發現不少有趣的現象。“我們有的戲會有演後談,香港觀衆比較不愛說話,但內地觀衆非常善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也能給我們帶來啓發。”
今年恰逢香港回歸20周年、香港話劇團成立40周年,香港話劇團推出不少重頭戲,其中3部戲的上演被列入香港特別行政區回歸20周年慶祝活動。“在40周年這個重要的裏程,話劇團除思考自身路向外,也肩負帶領香港戲劇發展的責任,提升整體的戲劇氛圍、推動本土創作的發展平台、爲新一代的戲劇工作者提供發展機會,以及深化戲劇研究和教育多方面的工作。40周年,是香港話劇團創新發展的重要新裏程,劇團會繼續聯結業界的力量,創作更多好戲。”陳敢權表示。(鄭 娜)
原標題:四十載舞台傳奇(香港藝文觀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