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3月13日電(宋家慧 張涵)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接受了新華網專訪。他認爲,“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及周邊國家帶來了新的機遇,是新中兩國未來發展的主要焦點。
在中國兩會召開之際,新加坡駐華大使羅家良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發
新華網:對于十九大之後的首次中國兩會,您比較關注哪些議題?
羅家良:中國每年召開的兩會,我們都非常重視。今年我也參加了政協、人大的開幕式,聽了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裏的內容非常豐富,有關于經貿、社會發展的,也有關于外交事務的,展現了中國政府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
經濟方面我也有所關注。因爲新加坡與中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非常深厚,我們已經連續五年成爲在華投資最多的外資來源國,現在新加坡也是中國對外投資的一個首選目的地。所以,了解中國未來五年經貿發展策略,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掌握在與中國合作方面應該把重點放在哪些領域。
新華網:中新兩國有很多合作項目,也有像華夏幸福等中國企業到新加坡設立了國際總部。您能介紹一下這些合作項目在貴國有哪些新進展嗎?
羅家良:新中兩國在不同層級上的合作項目有很多。當然層級最高的是兩國政府間的合作項目,像蘇州工業園、天津生態城,還有重慶的互聯互通項目。這些項目,都有非常好的進展。
蘇州工業園是一個比較成熟的項目,已經有20多年的曆史。對于它今後的發展,我們正在探討新中兩國是否能夠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利用在蘇州的合資公司到“一帶一路”沿線的第三方國家發展項目。
天津生態城今年慶祝成立十周年,它的總體規劃最近也有所更新。我們今年會按照新的規劃來發展天津生態城項目。
重慶互聯互通項目最近也做得不錯,啓動兩年多,在金融、物流、航空領域都有很大進展。
除了這些國家級別的項目,也有許多由企業牽頭、政府大力支持的項目,如廣州知識城、南京生態科技島和吉林食品區在這一兩年也有很好的進展。
在企業方面,正如你所提到的,也有一些中資企業到新加坡設立總部。前幾天,阿裏巴巴也在新加坡設立了研究中心。這些項目主要也是針對“一帶一路”倡議,所以我看未來新中兩國的發展,“一帶一路”是一個主要焦點。
新華網:您認爲“一帶一路”倡議給中新兩國以及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羅家良:“一帶一路”倡議給中國經濟和企業帶來很多機會,同時也給周邊國家及區域經濟體帶來了一些機遇。所以這應該是雙贏的,大家可以共同享有發展成果。
新華網:“一帶一路”倡議的確給中國和周邊國家帶來了很多機遇,但是最近也有一些負面聲音,有的國家提出了“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您對此有什麽看法?
羅家良:新加坡是比較早就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同時也是非常積極投入的。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當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先流到了新加坡,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也是占“一帶一路”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5%。我們現在正在打造四個平台來支持“一帶一路”的發展。
一是在金融方面,有很多中資企業來新加坡融資。我們會繼續發展這方面,更好地利用人民幣來推行“一帶一路”。
二是在硬件設施方面,比如剛才提到的蘇州工業園項目正在研究進行這方面的合作。重慶互聯互通項目也是一個例子。
三是在三方合作領域,除了找項目,我們也可以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官員進行培訓。
四是在法務合作方面,因爲投資多了,項目多了,可能出現的商業糾紛也會增多。我們希望盡量不要把這些問題政治化,利用現有的市場和社會機制來解決爭端。新加坡已有完善的平台給企業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各國的了解不一,持有不同的看法也是自然的。記得“一帶一路”倡議剛提出時,有些人覺得這只是個口號,未必有內容。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看到“一帶一路”是有實際內容的。這需要一個理解的過程。從東盟的角度來看,我們覺得“一帶一路”的理念跟東盟互聯互通的總藍圖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可以一起來發展。
新華網:您在成爲駐華大使前,是否來過中國?現在的中國與您第一次來時相比,給您印象最深的變化是什麽?
羅家良:我第一次來中國可能是1998年。當時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去了深圳的一個景點,叫“世界之窗”,就是一個“小人國”。當時的“小人國”旁邊都是平地,什麽也沒有。最近,我有機會再到深圳,經過了這個“世界之窗”,發現它的周邊都發展起來了,都是商場、大樓,這讓我看到了二十年來,中國的發展非常快。
新華網:深圳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先行城市,今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您認爲中國這四十年來發生了哪些變化?
羅家良:一般人較多注意到的是在硬件設施方面,比如大樓、高鐵、公路等,這些中國都發展得很快。可我覺得更值得欽佩的是中國人民在思想上的提升,發展出很多新的理念。
新華網:大使在中國生活,體驗過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移動支付、高鐵、電子商務和共享單車)嗎?您如何評價中國當今的創新能力?您認爲我們兩國未來在創新領域怎樣開展合作?中國創新對世界又有何影響?
羅家良:聽說過。中國有才華的人很多,創新能力也很強。我們也希望能夠把中國的科技引入到新加坡。最近,我造訪很多研發人工智能的企業,它們都是剛成立了三四年,卻擁有很多可以應用在安全、醫療、金融等領域的新技術。如果別人已經發明了或者在做的東西,我們能夠應用的話,我們會非常樂意,因爲新加坡也在打造一個“智慧國”。
第二個層面是與這些創新企業合作,新加坡可以作爲一個平台,把他們的産品和服務推廣到整個東盟地區。今年新加坡是東盟的輪值主席國。我們的主題是“堅韌與創新”。東盟國家發展程度的差異還是比較大的,各個國家也面臨著不同的城鎮化發展問題。可是,我們可以在其他東盟國家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對話夥伴中找到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要打造一個“智慧城市”的網絡,把面對挑戰的一方和能提供解決方案的一方連接起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給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新華網:中國經濟在2017年實現6.9%的增長,您如何看待這一經濟發展速度?
羅家良:就中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來講,百分之六點多的GDP增長率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和其他的國家一樣,剛開始發展的時候GDP的增長會很高,可是基數大了之後就會逐漸減少,有時候如果發展得太快也會有一些弊端。
就業可能比純經濟發展還要更重要,大家關心的是人民的生活品質。能夠維持在這個水平,對中國的穩健發展有很大幫助。
新華網:中國部署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您認爲這將爲兩國的經貿交流帶來哪些新的機遇?又將對世界作出哪些貢獻?
羅家良:新加坡和中國都是開放型經濟的受益者,都希望能夠推進這方面的合作。一是在雙邊層面,兩國之間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進行升級磋商,有望很快達成協議。
二是在區域方面的合作,中國和東盟也有自由貿易協定,也升級了,但目前還沒有生效,因爲不是所有國家都完成了國內程序。可以說,我們是看到了果實,但還沒有吃到,希望可以盡早吃到。
同時,我們也正在磋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希望可以盡早達成共識,最終達成亞太自由貿易協定的目標。
完成這些談判,達成這些協議,有助于整個區域的互相投資、貿易與往來。對新中兩國來講,除了兩國雙邊的經貿合作,我們也可以一起到第三方國家去投資與合作,希望能夠朝這個方向積極地努力。
新華網:您如何看待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
羅家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也就是說,中國領導人已經認識到中國未來發展所需要推行的一些政策和改革。這次在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重申了許多這些方面的政策與想法。如果這些改革,還有新理念、新政策都能夠落實的話,我相信會給中國今後的迅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新華網:對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您有什麽看法?
羅家良:東盟也有一個相似的概念,我們叫做“Sharing and Caring Community”,意思是共享與關懷的共同體。其實這兩個概念也是相輔相成的,都是希望所有的國家和所有的人民能夠共同發展,共同享受和平與穩定。
新華網:每年都有很多中國遊客赴新加坡去旅遊。中國也已經成爲世界第一大出境旅遊客源國。與此同時,中國遊客對出國旅遊的要求也更加多樣化。請問大使,您的國家將會推出哪些便利化措施和特色旅遊來吸引中國遊客?
羅家良:去年,中國成爲新加坡第一遊客來源地。我們很歡迎中國遊客到新加坡去旅遊。
中國遊客的要求日益上升,要求越來越多樣化,品味也越來越高。很多遊客對比較新鮮的、有創意的景點或設施感興趣,所以我們也要不斷地推出新産品來吸引遊客。
當然,中國遊客到新加坡首先會體驗到的是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多元種族,感覺好像不只是到了一個國家,而是到了亞洲好幾個國家。現在中國人一個假期可能只有三四天的時間,如果能夠只到一個國家卻體驗到多種民族習俗,可能對中國遊客也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中國遊客旅遊時往往會面臨語言問題,可是在新加坡,普通話的使用非常普遍,包括我們的一些馬來同胞、印度同胞也會講一些普通話,所以對中國遊客來講很方便。
除此以外,現在中國人出門可能都不帶現金了,都用支付寶等移動支付方式。現在在新加坡,這些移動支付産品也很通用,對中國遊客來講很方便。希望你有機會也可以帶著手機到新加坡旅遊。
(總監制:田舒斌 終審:劉加文 編審:夏小鵬 監制:韓琳 湯丹鹭 統籌:徐倩 劉丹 林雪 編輯:宋家慧 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