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脂肪肝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因此研究員建議,糖尿病患應該進行例常肝檢查,或者通過控制糖尿病情如運動和管理飲食,防止患上後期的肝硬化。
蔡欣穎 報道
本地研究顯示,和非糖尿病患相比,糖尿病患者死于肝硬化的風險高出兩倍。此外,因脂肪肝導致肝硬化的死亡病例中,非超重糖尿病患,比起超重糖尿病患,死亡風險來得更高。
肥胖和糖尿病是導致脂肪肝的其中一個風險因素。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是肝髒積聚脂肪而成,若未妥善照顧,肝髒很容易受損,導致肝髒發炎和結疤,造成肝硬化。
爲了解糖尿病患和肝硬化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員從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和新加坡中央醫院早前發起的《新加坡華人健康調查》進行分析。
該報告在1993年至1998年間,調查了約6萬3000名華族受訪者,其中5696名是糖尿病患。研究員詳細了解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與疾病史,並經過17年追蹤後,與2014年生死注冊局數據進行對比,得出上述結論。
有133名受訪者死于肝硬化,其中近六成患有脂肪肝、26%有B型肝炎病毒,其余包括C型肝炎病毒、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
研究指出,因脂肪肝導致肝硬化死亡病例中,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的糖尿病患,與非糖尿病患相比,死亡風險高出4.5倍。超重的糖尿病患的死亡風險,則比非糖尿病患高出兩倍。相比之下,非超重糖尿病患,比起超重糖尿病患,死亡風險來得更高。BMI超重指數爲多于23。
至于非糖尿病患方面,超重者的死亡風險,也比沒有超重的人高出0.72倍。
首席研究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兼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許恩佩說:“這項發現對國人和其他亞洲人具有重要意義。亞洲人BMI指數較低,說明糖尿病患因肝硬化死亡的風險更爲顯著。因此,隨著本地糖尿病患增加,這會成爲導致脂肪肝病例增加的重要因素。”
參與研究的新加坡中央醫院腸胃與肝髒科顧問醫生吳文美則說,目前還未有確切原因解釋上述結果。他說:“這可能是肥胖糖尿病患更常去進行健康檢查,能夠較早發現病況。此外,比較瘦的糖尿病患可能有新陳代謝失調問題,所以並未超重。因此,無論BMI指數高低,糖尿病還是存在患上脂肪肝的風險。”
由于脂肪肝初期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兩名研究員建議,糖尿病患應該進行例常肝檢查,或者通過控制糖尿病情如運動和管理飲食,防止患上後期的肝硬化。
這項研究報告會在2月份刊登于《國際肝髒》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