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網站的數據,去年首11個月,在本地成立的公司有6萬零144家,而關閉的公司則有3萬7136家。企業策略專家認爲,導致成立或關閉的公司數目逐年減少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可能是本地企業轉到其他增長和預計回報更高的國家設公司。
過去三年,新注冊成立公司與關閉的公司差距逐年收窄,而且新成立公司的數目也逐年減少。受訪商會認爲這對新加坡的長期經濟來說,並非好現象。
不過,也有企業策略專家認爲,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也可能是與企業轉到其他增長和回報更高的國家設立公司,不在本地成立公司有關,這未必是壞事。
根據新加坡統計局網站的數據,去年首11個月,在本地成立的公司有6萬零144家,而關閉的公司則有3萬7136家。
相比之下,在2015年成立和關閉的公司分別有6萬4906家和4萬9023家,而在2014年則分別是7萬7379家和4萬零905家。這也意味著,這幾年來,無論是成立或關閉公司數目,都逐年在減少,顯示經濟不夠活躍。
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主席張松聲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這種情況對我國的長期經濟來說,並非好現象。
他說:“我們有必要維持新公司在新加坡創立業務的一定勢頭,以確保能把良好的商業活動流量、資金、點子、最佳做法、創意和創新,注入本地商業環境,以維持活力。”
普華永道新加坡戰略主管斯金納(Richard Skinner)表示,若是單純看數據,可能會直覺地認爲本地企業失敗的比率很高。不過,要注意的是,2016年關閉的公司,很可能是在去年或2015年以前成立的公司。
他認爲,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可能是本地企業轉到其他增長和預計回報更高的國家如緬甸、越南和中國等地設立公司,而不在本地成立公司。
此外,企業策略專家也認爲,適者生存,公司因缺乏管理能力而關閉,是企業生態中出現的自然更替現象。
斯金納說:“有些人可能會說數據下滑,應該給政府拉響警報,讓政府考慮推出更多鼓勵和支持企業的積極措施。可是,正如國會議員王鼎昆在2016年預算案辯論所說,那些商業模式有根本缺陷的企業,例如過度依賴廉價勞工和政府資助的公司,應該讓它們自然淘汰。”
另一方面,根據統計局網站的數據,去年首11個月,在統計局列出的14個行業領域當中(包括其他),最多公司成立和關閉的四大領域是:批發貿易;專業、科學與技術活動;金融與保險活動;資訊與通訊。
斯金納指出,隨著我國經濟逐漸由制造業轉向服務業,這種趨勢將繼續下去。此外,除了批發貿易,其他三個領域都是我國的強項。
張松聲表示,許多人對科技革新與顛覆感到不安,但它們帶來挑戰同時,也爲企業制造機會。數碼經濟降低了企業進入海外市場的門檻,讓起步公司、新進或規模較小的企業受益。數碼經濟也讓企業有機會反思自己的商業模式。
他說:“一家公司能否成功,已不再局限于它的規模大小和獲取資源的方法,而是越來越多會依靠企業辨識與掌握機會的能力。”
他表示,工商聯合總會隨時准備在會員企業嘗試新機會和進軍海外市場時,爲它們提供支援。
商家謹慎看待今年經濟表現
全球和國內經濟情況及國際局勢不明朗,受訪商會和專家認爲本地新注冊成立公司數目遞減的趨勢,會在今年持續下去。
根據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最新商業調查,近三分之二的企業認爲我國去年的經濟情況糟糕,而近半數更預料今年的情況會惡化。公司和企業家都采取謹慎態度。
張松聲指出,環球經濟展望短期內預料繼續疲弱。這主要是發達經濟體投資需求走軟、中國增長放緩、低油價、環球貿易流量疲弱,以及諸如英國脫歐等事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造成的。
他說:“基于這些因素,加上新加坡是高度開放的經濟體,預料多數領域在2017年的商業情緒,將繼續低落。”
由于局勢不明朗,專家認爲,企業和創業者將繼續觀望,等待適當時機。
斯金納指出,起步公司可能還要等待美國等強國出台貿易政策,更明確了解情況後,才有所行動。
對此,商會也繼續呼籲政府對有需要的中小企業伸出援手,但也鼓勵企業創新求存。
張松聲說:“我們繼續呼籲政府協助企業,也鼓勵企業努力不懈尋求轉型和創新,克服近期的經濟逆風。”
斯金納認爲,從近來的經濟數據看來,無須過于擔心我國的宏觀經濟表現。政府將會密切留意,推出支持公司成立的措施。
新加坡中小企業商會(ASME)會長王崇健也指出,盡管短期內需求平淡,但商會預見在中期內需求將有所改善,今年下半年情況將好轉。
他說:“我們看到一絲曙光正要開始照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