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爲亞洲經濟的翹楚,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人均GDP高達6萬美金,比美國還要高,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作爲東南亞地區唯一的發達國家,新加坡常年位居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前列,在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排名中更是高居第一位。
新加坡
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新加坡卻是被鄰國馬來西亞包圍的一個島嶼,如此的一個小國是如何在馬來西亞的包圍中保持獨立的,這還要從兩國的曆史說起。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9月,曾經的殖民者英國又回到了新加坡,但是這個曾經的老大帝國早已今非昔比, 伴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1958年8月,英國國會通過了《新加坡國家法令》,新加坡從此實現了完全自治,原來的殖民政府僅僅保留國防、外交、修改憲法、宣布緊急狀態等權力。轉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並舉行第一次了大選,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
新加坡
而鄰居馬來西亞也于195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組成馬來亞聯邦。到了1961,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沙撈越和北婆羅洲聯合起來組成聯邦,對此,李光耀決定舉行全民投票,最後71%的人投贊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脫離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
但是兩者之間的蜜月僅僅持續了三年。由于雙方在經濟政治方面的巨大分歧。新成立的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同時馬來西亞聯邦成立後, 印尼和菲律賓就與其斷交,但是先前由于印尼是新加坡最大貿易夥伴,印尼的斷交使新加坡經濟遭受嚴重損失。
新加坡地圖
經濟矛盾進而引發了政治分歧。在馬來西亞成立之初的馬來人口占55%,華人35%,印度人10%。作爲主體民族的馬來人,一心想要把政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希望國家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但是隨著新加坡的加入,華人的比率增加到將近40%。同時李光耀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的口號,兩者相差一字卻完全是背道而馳的理念。
當時的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認爲解決兩個族群沖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爲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于是,結果就是以巫統爲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所以說新加坡是馬來西亞主動驅逐的,那麽再次將新加坡合並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新加坡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雖然雙方人口、疆域差距巨大,但是在經濟、軍事實力上,小國新加坡不僅不比馬來西亞遜色,甚至還要還要比它高出一頭。
新加坡實行義務兵役制,所有十八歲以上的成年男性要服役期兩到三年。新加坡武裝部隊有三個組成部分,分爲正規軍人、現役軍人以及戰備軍人。其中正規軍人指的是職業軍人,大約在5萬人左右,現役軍人指服役兩年強制軍役的軍人,戰備軍人指的是從現役中役滿退伍的人,這些人每年要服役兩周,持續十年。
新加坡
綜合以上武裝力量,新加坡的現役部隊總兵力爲七萬多。另有超過30萬的戰備軍人力量和100多萬的退役軍人,戰時可動員軍力高達150萬之多。
相較于新加坡,馬來西亞的三軍總兵力也不過13萬左右。另有預備役部隊5萬人左右,准軍事部隊20余萬人。“大國”馬來西亞的軍事實力要遠遜于新加坡。
馬來西亞
但是馬來西亞國土面積有33萬平方公裏,戰略縱深大,而新加坡作爲一個城市國家,戰略縱深可以說爲零。爲了彌補自己的這一短板,新加坡常年有約一半的兵力在國外接受訓練,如澳大利亞、中國台灣、泰國等,同時新加坡裝備各種艦只35艘,各型飛機210余架,一旦兩國開展,失去國土的新加坡駐外部隊可以迅速組織反撲。
除此之外新加坡、馬來西亞同屬是五國聯防組織成員,這個組織還包括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該組織規定如發生由外部組織對新加坡、馬來西亞任何形式的武裝攻擊或武力威脅,五國政府將立即采取措施對付這種攻擊或威脅,試想作爲該組織中的互助盟友,新馬反目的可能性也是比較低的。
馬來西亞
綜上,不管是從兩國的曆史淵源,還是兩國的軍事實力對比,兩國之間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兩國的關系將會是長期的沖突與合作,正如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經比喻的那樣,新馬猶如雙胞胎,總有競爭和分歧,但這樣的競爭是良性的,可以協助彼此更快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