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日前要求對進口美國水果和原木加強查驗,下一個是進口豬肉?路透社8日報道稱,據進口商和行業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已加強對進口美國豬肉的查驗力度。
報道稱,這是過去幾周來中國對美國產品採取的最新舉措,該舉措可能導致進口放緩,給美國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部分貿易方面的專家表示,他們認為,這是北京方面向華盛頓發出的挑釁性警告,以回應美國上周向中國提出的一系列貿易要求。
從「隨機」到每批必檢
據路透社報道,加強查驗影響到中國的萬洲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萬洲國際投資者關係主管陳鶴祥(Luis Chein)對路透指出,港 口正對每一批到港的貨物進行開包查驗,相比之下,過去的查驗只是」隨機」進行,這大大延長了產品在港口停留的時間。
萬州國際即是我們熟悉的雙匯國際,2014年1月21日,雙匯國際宣布更改公司名稱為萬洲國際有限公司。
萬州國際目前是全球最大豬肉加工商,也是中國最大的美國豬肉進口商,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是其全資子公司。負責監管食品進口的中國海關總署尚未對此進行置評。
北京諮詢公司齊納百思(China Policy)的農業分析師裴西霞(Even Rogers Pay)表示,中國加強對美國產品的查驗力度「並不令人吃驚」
「在(中美)貿易關係日趨緊張之時,中國將對進口產品清單實施一切合理的監管。此時,這樣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報道稱,中國對包括水果和木材在內的其他美國農產品的查驗也越來越嚴格。
3日,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監管司發布警示通報稱,上海、深圳等海關近期在進口美國蘋果和原木中截獲了檢疫性有害生物;為防範外來有害生物傳入,保護我國農林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海關總署要求各直屬海關加強對進口美國蘋果和原木的檢驗檢疫。
從幾天到兩周
路透社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 從美國進口的豬肉現在在中國港口停留長達兩周,而不是此前的幾天而已。由於大部分進口豬肉都是冷凍的,停留時間加長並不會使豬肉腐爛。
路透社稱,但此舉是在中國上月對進口美國豬肉和其他貨物追加25%關稅的背景下進行的,這是為了反擊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
一位要求匿名的上海肉類貿易公司工作人員稱, 海關抽取美國豬肉的樣本比例,從上月的約5%提高到目前的20%左右。
該工作人員還表示,對於原產地加拿大和歐洲等其他目的地進口產品的查驗沒有任何變化。兩家德國豬肉出口商表示,並沒意識到查驗力度有所變化。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農業部駐京專員在4月30日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了加強查驗和抽樣的情況,並指出新措施已於4月23日開始實施,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
報道稱,加征關稅已經削減了對豬肉切塊或更高價豬肉的需求,並壓低了美國豬肉出口量的最大頭–所謂的「多種類」肉類(如內臟和腳)的價格。
美豬進口占比越來越小
陳鶴祥指出,中國國內生豬價格第一季度持續走低,徘徊在八年來的最低價格每公斤約10元左右,這也導致萬州國際今年大幅減少進口豬肉。
4月24日,萬州國際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受到生豬和豬肉價格的差異收窄等因素影響,美國生鮮豬肉的經營利潤有所下降,導致萬洲國際生鮮豬肉的經營利潤於一季度下降54.5%至5600萬美元。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我國2018年第一季度豬肉產量為1543萬噸,而一季度進口數量32.4萬噸, 進口肉僅占我國總豬肉產量的2.1%。
據路透社介紹,美國是中國最大的海外豬肉供應國之一,去年共提供約4.89億美元的肉類。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在中國進口豬肉中,從美國進口的比例逐年降低,從美國進口的絕對數量也在逐年降低。2017年全年我國共進口豬肉121.68萬噸,進口的美國豬肉量16.57萬噸,占比為13.6%,相較於2011年的54%有較大降幅。由此看出,美國豬肉進口的占比本來就越來越小,因此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生豬市場影響非常有限。
一場大戰正在急速迫近,中美緊張備戰!
這年頭,群主不好當了,美國又退群了。戰爭在迫近,世界也被搞糊塗了,這都是怎麼了,老大再也不像老大,中美似乎悄悄換了一下角色。
特朗普倒一直興致勃勃,一直在戰鬥。與俄羅斯斗,其樂無窮;與中國斗,其樂無窮;與伊朗斗,其樂更無窮……
後面還有一連串的鬥爭對象。歐洲國家的反覆哀求,俄羅斯伊朗的各種警告,他根本就不為所動,義無反顧簽字退出了伊朗核協議。
他還不忘把文本展示給攝像鏡頭,一臉決絕,你看,我就是這麼乾的。這一幕,很讓人熟悉。
他去年上台第一天,大筆一揮簽字退出了TPP,當時他還掃視了一下圍繞在身邊的親信,特意將文本對著鏡頭展示一番,還說:我們剛才做的,對美國工人來說,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一年過去了,他乾了一件又一件「偉大」的事情。儘管身邊的親信,已經換了一大半,但大家都見證了特朗普的這偉大特點:反正,一言不合,甩手就走,管你是什麼東西。
美國退出了TPP,留下日本等一堆小夥伴目瞪口呆傻傻站著。
美國退出了巴黎協定,讓歐洲氣得大罵特朗普不顧子孫後代死活。
美國退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官員痛罵他不代表美國人民。
現在,美國還退出了伊朗核協議,一場血雨腥風正在中東醞釀……
特朗普總統,成了「特四退」總統。當選前,他最有名的的口號是「你被炒魷魚了」;現在,他最有名的的做法,似乎變成了「我退群了」。
反正,他從來不缺少理由。上一次,他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列舉的是三點不滿:
第一,會費在不斷增加(我就是想賴帳了);
第二,改革沒進展(我的話沒人聽了);
第三,對以色列有歧視(竟然這麼欺負我的小弟)。
於是,特朗普發飆了,美國不幹了。這一次,他也不挑伊朗沒遵守核協議,只是說,這個核協議本身就有毒,美國就想撕毀不幹!
國際社會十年之功,毀於一旦!說干就干,這就是特朗普的風格,管他什麼洪水滔天!
從這一點看,特朗普其實比99%的政治家都靠譜:他沒有競選語言,因為他競選時的承諾,基本上都兌了現。儘管吃相實在太難看了。
當時特朗普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時,國際社會就一片譁然,美國你真牛,賴帳水平真高。
但撕毀伊朗核協議,就不是賴點帳的問題了,真是關係到戰爭與和平的!
正是有了這個協議,伊朗鄭重承諾,放棄發展核武器;西方也放鬆對伊朗制裁,很多公司簽署了不少協議。
協議白紙黑字,還有各大國外長的簽名,包括王毅的中文。
美國說撕毀就撕毀,契約精神在哪裡?
退一萬步講,哪怕伊朗真答應美國,簽署了特朗普更苛刻的條件,但哪天特朗普又不高興,再撕毀怎麼辦?
與其這樣受辱,伊朗真可能別無選擇,只能謀求製造核武器。
這在中東將是一個災難。伊朗如果擁有核武器,沙特等對手國家將寢食難安,必然會謀求核武器。大家開始核競賽,中東這種火藥桶,各種激進分子,如果又都擁有了核武器,後果會是什麼?
有時想都不敢想。
特朗普真可能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華盛頓郵報》說:「特朗普的決定將帶來新的危機。」
當然,特朗普現在很強勢,既然退出了核協議,那就可以放手乾了,對伊朗進行極限經濟制裁,甚至不排除聯合以色列,發動戰爭機器摧毀伊朗的核設施。
但對象畢竟是伊朗啊。作為一個中東舉足輕重的大國,難道真是吃素的?別忘了,伊朗在敘利亞、在伊拉克、在葉門都有軍事力量。一個伊拉克、一個阿富汗,美國其實到現在都沒真正搞定,甚至一度陷入泥潭中,特朗普真能對付得了伊朗嗎?
歐洲很憤怒,也很頭疼。他們解除了制裁,很多公司也和伊朗簽了大單。現在特朗普撕毀了協議,那按照美國法律,歐洲公司很可能遭遇中興的問題。怎麼辦?
一場大戰在迫近,甚至核競賽、核戰爭都不是沒有可能。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伊朗核協議,最終目的是為了避免核武器擴散。但特朗普以為,自己可以一勞永逸解除核武器。只是他的魯莽舉動,卻可能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戰爭真的越來越近了。
特朗普上台,也就一年多時間,感覺他已經充分完成了搞亂世界的任務。
真的是天怒人怨。
哪怕是加拿大、墨西哥這樣的友好鄰國,也跟特朗普吵了一架又一架。
英法德等歐洲強國,更是一肚子氣,難怪默克爾要說:歐洲以後只能靠自己了。
即使跟得很緊的日本、韓國,也有太多不爽,特朗普敲竹槓本領太強了,不然中日韓最近合作不會這麼熱切。
當然,還有俄羅斯、中國,各種怒懟,就不要太多了。
但特朗普倒是不亦樂乎,一頓王八拳,全世界都招呼。但幾個戰場同時發難,他很可能犯了歷史性錯誤。
美國硬實力是天下第一,但禁得起這樣折騰?
美國曾洋洋得意的軟實力,更是在快速流失。越來越多國家感覺,特朗普你現在這麼干,美國真成了一個麻煩製造者,倒是中國,越來越像一個大哥的角色了。
這從下面這幾句話就可窺見一斑。
特朗普說:從今天起,只有美國第一。
中國領導人說: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
特朗普說:一個國家的存在是為了服務於本國公民,購買美國貨,雇用美國人。
中國領導人說:中國希望與世界共繁榮,歡迎其他國家搭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這是過去一年中,中美一把手演講的一些要點。真的很有意思,很有時空交錯的感覺,讓很多觀察家都糊塗了。
原先美國總統必談的民主、自由、人權,統統都沒有了。他最近一系列的退群,更充分說明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憤怒,他看來也不想真當世界領袖,卻像是一個美國造反派殺氣騰騰闖進了白宮。
但中國領導人一直談的是什麼呢?全球化、世界和平、中國機遇、國際扶貧、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在積極當群主,還提出了一帶一路這個公共產品;美國則在退群退群又退群,嚷嚷著:這個不公道的世界,老子不幹了。
在中國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關鍵時期,碰上這樣的特朗普,也真的是絕唱了。
最後,再說幾個小細節。
不能說特朗普沒有雄心,也可能是他野心太大,太想成就不世之功。
以至於前幾天,當文在寅誇獎說,特朗普應該拿諾貝爾獎,我們只要和平好了。特朗普難掩心中喜悅誇獎說:「我覺得文在寅簡直太好了」,「那番話真是太客氣了,我很感激。」
特朗普最看不起的就是歐巴馬,他似乎逢奧必反。諾貝爾獎歐巴馬都拿得,特朗普怎麼就拿不得?
特朗普的小心思,他的支持者更是心知肚明。在隨後的一次政治集會上,這些人就在台下大喊「諾貝爾」。
特朗普停止講話,微笑著站著,然後說:「太好了,謝謝。諾貝爾,那太好了。」
但不折騰怎麼拿?於是他放開手腳干,而且是想干就干,完全不按規矩出牌。
他自詡擁有「交易的藝術」,極限施壓,肯定能讓對方屈服於美國,然後渾水摸魚,簽城下之盟。
但在很多國家看來,美國這樣做太自私了,什麼規矩都不遵守,白紙黑字都可以撕毀,那和無賴有什麼卻別,完全成了一個不可靠的談判對象。
大哥也是要講江湖規矩的。表面看,特朗普可能確實能賺到點甜頭,但這更像是美國巔峰實力的一次集中性釋放,釋放完了,美國的權威也快完了。
這個世界,真的變了。
特朗普,你就使勁作吧,反正美國家底厚。現在也才剛剛一年多,你至少還有兩年多時間,加油!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我們首先給大家介紹伊朗核協議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聯合國、美國以及歐盟將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第二,國際社會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將再持續5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二點:國際社會對伊朗武器禁運將再持續5年。
2015年7月,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按照核協議規定,那麼再持續5年就是2020年。
簡單的說:如果美國在2020年前不退出伊朗核協議,那麼在2020年以後中國、俄羅斯等國家就可以隨意的賣各種高尖端武器給伊朗(除了核武器)。
那麼問題就來了:2015年美國為什麼要同意《伊朗核協議》?現在是2018年,離2020年還有2年時間,美國為什麼這麼著急?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在2015年的時候美國為什麼同意簽訂《伊朗核協議》?
其實道理很簡單:美國通過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以後已經知道單極世界的目標已經徹底沒有希望了,所以這個時候再經濟制裁伊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這個時候,對於美國來說,只能退而選擇兩極化或多極化了!
而2011年在美國和沙特的策划下,敘利亞內戰爆發,在2015年的時候,美國支持的ISIS和敘利亞反對派已經占據絕對的優勢,美國即將把俄羅斯在地中海沿岸的最後一個「釘子」拔出,所以這個時候還制裁伊朗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而且在前面的文中我們和大家多次分析,無論是歐洲,還是俄羅斯和中國都是支持伊朗的,美國也承受巨大的壓力。
我們先看一則新聞:據人民日報海外網報道,在5月7日的時候(美國還未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法國、德國和英國外交部長發布聯合聲明,英法德強調,無論美國做出如何的決定,歐盟將會維持伊核協議,並稱這是防止核擴散的最佳途徑。
歐洲為什麼要支持伊朗?
在前面的文中我們也和大家詳細的分析過,不過不知道大家還能記得不?
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歐洲不生產石油,歐洲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羅巴合縱國」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能源供應,不能受美國核俄羅斯的制約,而歐洲的能源供應只能來自兩個地方:中東和俄羅斯。
中東的石油被美國控制,美國不可能和歐洲分享中東石油的所有權,因為這個是美國控制歐洲的關鍵之一,而俄羅斯更是歐洲必須要打壓的。所以,歐洲只能支持伊朗,想要得到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
第二,直到今天歐洲人都非常的反感以色列人。歐洲人信仰基督教,而猶太人是歐洲最討厭的人,而沙特在美國的逼迫下和猶太人至少在表面上「和平」了,而只有伊朗人不斷在叫著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以上兩點原因就是當初歐洲支持《伊朗核協議》的主要原因。在美國簽訂《伊朗核協議》對伊朗解除經濟制裁以後,歐洲國家立刻就和伊朗進行了油氣開發合作。
那麼另一個問題又來了:為什麼歐洲、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需要等到美國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後才能對伊朗進行投資?
這個就涉及到美元霸權的模式了。
美元霸權的核心是: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的儲備貨幣、計價貨幣和結算貨幣。
這裡面有重要的一條:全球結算。
這個以前也和大家講過,不過今天我們不講那麼複雜,否則普通人搞不明白。
簡單的舉例:
我們以中國為例,如果你要和別的公司合作,那麼別人把商品給你,你就要把錢給別人,有兩種途徑可以把錢給出去:第一,直接拿現金給別人;第二,通過銀行轉帳。
如果是小生意,那麼你直接給錢就行了,但是這個不但麻煩,而且風險比較大,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通過銀行轉帳。
美國掌握著美元的結算通道,即在國際上的貿易任何一筆美元的支付都需要通過美國結算系統。
如果美國對一個國家進行經濟制裁,那麼美國就不給你結算。比如中國石油在美國制裁伊朗的時候和伊朗合作,那麼中國石油購買沙特的石油的時候,美國就不給中石油結算,沙特就拿不到中國的錢,還會賣中國石油嗎?
不僅僅如此,如果中國石油拿著現金給沙特,那麼美國就連帶制裁中國石油和沙特石油公司,中石油在國際上的任何一筆貿易、沙特石油公司在國際上的任何一筆貿易美國也不給結算。
大家想想,這就等於跨國公司和世界任何國家、任何企業合作都不能通過美國的結算通道,那麼等於自絕死路啊!
所以歐洲國家想要獲得伊朗的油氣資源就必須等到美國取消對伊朗的制裁,這就是歐洲支持伊朗的主要原因–只有美國和伊朗簽訂《伊朗核協議》美國才能取消對伊朗的制裁,美國取消對伊朗的制裁歐洲才能投資伊朗的石油和天然氣。
我想現在大家知道歐洲為什麼要支持伊朗了。
下面我們再給大家解讀最關鍵的問題:美國為什麼又要退出《伊朗核協議》?
前面我們說過,美國在2015年7月和伊朗簽訂《伊朗核協議》時候的情景是:ISIS和敘利亞的反對派很快就要拿下敘利亞了,圍堵俄羅斯的最後一步即將完成,這個時候對美國來說,再制裁伊朗意義不大,與其如此,不如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來拉攏歐洲。
現在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是因為敘利亞戰爭美國失敗了,伊朗正在打通從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通往歐洲的石油管線!一旦這條管線打通,那麼歐洲就不受美國控制了。
可以說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不退出《伊朗核協議》那麼美國就會極其的被動–有可能控制不住歐洲了。
不僅僅如此,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如果美國不退出《伊朗核協議》那麼在2020年世界將取消對伊朗的武器禁運。
大家想想一旦美國取消對伊朗的武器禁運,那麼第一時間,中國核俄羅斯必定要將大量先進的武器出口給伊朗。
以前我們和大家說過,伊朗也是有自己的大國夢的–稱霸中東,恢復昔日波斯帝國的風采。伊朗想要稱霸中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只有挑釁以色列!
伊朗是波斯人,而中東都是阿拉伯人,伊朗想要稱霸中東必然不能從民族角度整合中東,只能從伊朗是伊斯蘭國家的身份做文章–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鬥爭,替阿拉伯人出頭–只有這樣伊朗才能成為伊斯蘭國家的「大哥」。
在伊朗有一支重要的武裝力量:伊斯蘭革命衛隊。大家看看這支衛隊的名字就知道,這支軍隊雖然由伊朗人組成,但是卻不屬於伊朗,而是屬於整個伊斯蘭國家的,出征敘利亞的不是伊朗國防軍,而是伊斯蘭革命衛隊–這就是美國威脅要將伊斯蘭革命衛隊定義為恐怖組織的主要原因!
而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中東的敘利亞已經和以色列進行多次較量了,就在前幾天以色列還轟炸了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
可以說美國在敘利亞的失敗讓伊朗的政治影響力急劇的增強,伊朗在搞掂敘利亞後必然要加大對以色列的騷擾,那樣整個阿拉伯國家就都會站到伊朗這邊,那時伊朗就可能建立一個廣泛的伊斯蘭聯盟。比如大家知道的現在土耳其、卡達都已經和伊朗關係非常不錯了,而這兩個國家都是遜尼派!
相比於什葉派的伊朗為了遜尼派的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鬥爭,同為遜尼派的沙特卻在幫著美國和以色列,你說遜尼派的伊斯蘭國家會做何想?
很顯然:沙特在伊斯蘭國家中地位會急劇的降低!
沙特要保持在伊斯蘭國家中的影響力就只能去和以色列鬥爭,那樣美國在中東的地位就會受到威脅–沙特是石油美元的根基。
這就是美國這次為什麼要退出《伊朗核協議》的邏輯所在。其實前幾天我們寫的幾篇文章都是在為分析這個做鋪墊,只不過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的動作比我快了兩天。
中東又要不平靜了!
特朗普終於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中東政局大地震,最重要的引線,已經點燃。美元屠龍之眼,終於開啟。
伊核問題,經過歐巴馬的軟,終於來到了特朗普的硬。變的只是形式,而真正的內容只有一個,那就是美國這一輪全球貨幣周期的引導,是靠新技術,還是靠老能源?
歐巴馬一度想讓美國經濟,依靠新技術來重塑。所以,限制原油開採,鼓勵新能源,給特斯拉以豐厚的補貼,加入《巴黎氣候協定》。
但歐巴馬失敗了,新能源看起來是替中國、歐洲做嫁衣,還會直接挖掉美元信用的石油支柱。
特朗普上來之後,重新定位,要依靠老能源,來給這一輪美元引導全球信用周期附能。
符合這個邏輯的政策,就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拿走特斯拉等新能源企業的補貼,鼓勵油氣鑽探,第一個訪問沙特,然後是這次廢掉伊核問題協議。
所以我說,從特朗普退出巴黎協議那天開始,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是早就寫好的結局。
為什麼可以這樣判斷,因為只要看清楚一個事情,就不難知道,這些政策其實一脈相承,邏輯對接嚴絲合縫。
這個事,就是特朗普的內外戰略,它可以概括為「華爾街+油氣戰略」。
去年11月,我首次公開提出了特朗普的這個新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依靠原油天然氣新開採技術,來完成美國貨幣周期的轉換:
如果油價上漲到80美元一桶,那麼,其給美國所帶來的好處會有多少呢?
不妨簡單的算一下。根據美國能源部門的數據,2018年,美國原油日產量將達到1000萬桶一天(媲美沙特、俄羅斯)。
如果一桶漲30美元,一天就多出3.6億美元的利潤,一年是近1300億美元的利潤。所有的虧損都會被填平!
那些投資油氣行業的銀行、私募等等華爾街的帳本就更好看,消費就會上去,GDP增長也會上去,通脹就會更好。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推升油價是把美國加息的邏輯鏈,拋光到完美程度的不二之選:
油氣漲價–企業利潤上升–國內薪酬總體水平上升–通脹上升!
而這三者中的後兩者,是全球央行都認可的收緊貨幣的邏輯前提。也就是說,當居民薪資上漲,通脹上升,這二者齊備的時候,美聯儲的加息與縮表的行動,會讓各國央行心悅誠服,並將不得不跟隨之。
而拿到這個全球貨幣政策指揮棒,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在美元加息周期里,因為一般而言,美元加息,會讓油價等大宗商品下跌。如何能在美元加息的周期里,拿到美國人夢寐以求的高油價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當今世界的油氣最主要產地中東的幾個富油國,出現地緣政治緊張,甚至是戰爭。只有這種非市場的因素,才能促成特朗普最想要的局面出現。這裡引用去年的長文《2019,破局來臨》的「2018,最可能的戰爭」一節中的內容(A、B):
特朗普為此已經埋下了至少三個伏筆。
第一個是沙特與伊朗的衝突,這是特朗普最想促成的事情。特朗普的女婿是重要的中間人,而執行的人,指望的則是沙特新王儲穆罕穆德。只有新王就位,才有動力做這件事,來給自己登位立威。不過,伊朗的軍事能力,不亞於沙特。沙特的猶豫是可以預料的。沙特的行動時間,取決於新王儲何時就任。
第二張牌是以色列為主。這張牌的設計,比第一張牌還要早,特朗普在競選階段,就承諾他若當選,要把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往耶路撒冷,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的首都。
12月7日,特朗普正式兌現諾言,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宣布遷美國駐以大使館。這是與安理會決議直接對抗,分量夠重,禮包夠大。
而在此前,特朗普已經頒布旅行禁令,禁止幾個阿拉伯國家的公民進入美國。從這兩件事情來看,特朗普已經做好讓中東大亂的準備。投桃報李,以色列將在這場亂局中,起到點火作用。
第三張牌,是庫爾德人建國。一旦如此,將導致伊拉克、土耳其、伊朗、敘利亞之間的混戰。
這三張牌種,任何一張奏效,戰爭不管從哪裡開始,最終都可能將沙特、伊朗、卡達三家捲入,演變成第六次中東戰爭。
有幾個重要前兆,我們需要在2018年密切關注。
第一個前兆:沙特阿美在美國上市。這既是沙特向美國納上的原油投名狀,同時也是美國給予沙特在中東進一步軍事支撐的前提。
第二個前兆:制裁伊朗。美國不承認伊朗履行了伊核問題六方協議,重新單方面制裁伊朗。伊核問題六方協議,讓伊朗止步在核門檻之前,同時也給美國打擊伊朗,上了緊箍咒。美國要打擊伊朗,必然要先為其行動正名。
第三個前兆:提升對以色列的軍售規模與等級。既然讓以色列出手,那麼強化以色列的軍事能力將是必然。
第四個前兆:加大買入委內瑞拉等產油國國債等。戰爭若要爆發,華爾街必定先行布局。
這四大前兆,如果發生,意味著中東局面,已達到戰爭最邊緣。
一旦局勢持續緊張,在華爾街此前原油多頭倉位的戮力配合下,2018年下半年,原油價格,很大機率衝擊第一阻力位79美元一桶左右。
今天凌晨,第二個前兆已經如期兌現,而第四個前兆,也已經小規模發生。
而華爾街是走在特朗普的決策前頭的。今天,紐約原油期貨的價格,已經從我當初預測油價要推升時的56美元,漲到了69元附近,上漲了將近25%。
昨天,原油價格雖然小幅度回落,但這是利好兌現的典型表現。從這裡,我們也能知道,為什麼巴菲特,索羅斯這麼牛叉,歐洲日本加起來與美國差不多大的經濟體,就沒出現這樣的股神。
很簡單,因為它們不是華爾街的人,所以,無法在趨勢還是萌芽的時候,就去下重注,而華爾街則可以從白宮那裡,最先知道未來的趨勢引導之路的。
退出伊核問題協議後,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將同步而來。
而未來的對以色列的戰爭準備支持,恐怕也進入了討論日程。這一點,最近的幾個跡象,尤其明顯。
首先是,以色列議會5月1日宣布,議會在4月30日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總理和國防部長在緊急情況下可以一起作出宣戰的決定,而不需要得到整個政府的同意。
以色列的這個法案,縮短了以色列對外戰爭的法律流程,以前需要政府全體同意,現在只需要兩個人點頭就可以開打。這麼做,有利於軍事行動的突然性,減少泄密的空間。
而在此之前,以色列曝光了十幾萬份文件,稱找到了伊朗研究核武器的新證據,並邀請歐盟的專家前來驗看證據。
幾乎與此同時,美國新國務卿彭培奧剛以就任,就訪問了以色列約旦和沙特,與當初特朗普就任後,首訪中東,節奏完全一致。
而美國媒體上周則披露,以色列正在尋求美國的幫助,以支持對伊朗軍事目標的打擊行動。
特朗普的各種內外布局,看起來像雜亂無章,但萬流歸宗,統一在「華爾街+油氣」戰略之下,就容易看得明白。
這個戰略,實際上,也只為一個非常簡單的目標,特朗普的話是:讓美國再次偉大。
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
重塑美元的全球貨幣周期的引導能力。
這種能力是什麼?
從國家角度而言,它是先人一步的貨幣政策切換能力。鑒於貨幣政策鬆緊,會導致全球資本流動。因此,誰先切換貨幣政,誰就能最大程度避免,它對本國資產價格的衝擊,並享受資本流動帶來的好處。
一句話,讓貨幣鬆緊的周期變動,對自己的經濟傷害降低到最小,而能量是守恆的,這意味著,其他國家會更多承受這後果。
這是陰謀麼,NO!這是人性。
因為貨幣政策的切換,追根求源的話,還是源於人自身的貪婪與恐懼。貪婪造就貨幣的擴張,恐懼導致貨幣的緊縮。
而貨幣當局的各種政策,不過是順應人心的不同選項而已。當然,政策的高下,則取決於對全球大勢的把握。後知後覺,只能是跟隨,是被收割;而先人一步,則更大機率是引導,是收割它人。如果不明白,看一看A股市場,就很容易懂了。
一國內如此,全球也一樣。特朗普各種對外政策騰挪,不過是為美國貨幣政策轉身,博取一條最平坦的路徑而已。
與中國的貿易戰,在朝鮮半島以壓促和等等,與今夜的退出伊核一樣,從本質上來說,都是這個內核的要求。
美國為這個時機,在次貸危機之後,又等待了9年,終於把全球幾個大的對手,都晾到了債務巔峰,當然美國自己也是。
目標已定,路徑已定。
未來幾年的全球政經與資本圖景,許多變化生滅,冥冥中早已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