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近2萬宗轉售組屋交易中,屋齡滿30年的占39.6%,這個比率在2014年只有33.4%。分析師指出,舊組屋大多數在成熟市鎮,地點是吸引買家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買家可能抱有舊組屋最終會獲選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簡稱SERS)的期望進場。
過去三年有越來越多屋齡達30年的舊組屋易主,顯示“高齡”舊組屋在轉售市場上依然吃香。有地點優越的三房式舊組屋,盡管屋齡超過40年,仍能以70多萬元的高價轉售,另有五房式舊組屋的價格甚至接近百萬。
房地産分析師指出,很多舊組屋在成熟市鎮,這些地點的新組屋售價較高,因此一些人願意退而求其次,購買屋齡較高的舊組屋。此外,一些買家可能抱有舊組屋最終會獲選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簡稱SERS)的期望進場。
根據新加坡房地産聯合交易網SRX提供的數據,去年該網站記錄的近2萬宗轉售組屋交易中,屋齡滿30年的占39.6%,這個比率在2014年只有33.4%。SRX收錄本地超過85%的房屋交易信息。
在各類型組屋中,屋齡滿30年的三房式組屋交易最活躍,去年有4363宗,占所有三房式交易量的85%。
以市鎮來看,屋齡滿30年組屋交易最活躍的首五個市鎮分別是勿洛、宏茂橋、淡濱尼、金文泰和裕廊西。
30年至40年屋齡組屋占28%
建屋發展局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建屋局管理的約100萬個組屋單位中,屋齡滿40年的約有7萬個,屋齡在30年至40年的有28萬個。
另外,SRX的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屋齡滿30年的舊組屋交易中,最貴的三房式和四房式單位(排屋式組屋除外)都在中峇魯。
去年12月,該區林烈街第35座一個三房式單位以70萬8000元轉手。該單位和周邊同類型房子由建屋局的前身改良信托局建造,之前是租賃單位,1970年代賣給住戶,因此99年的屋契從1973年開始計算,去年底轉手時只剩56年。
附近成保路第17座一個面積110平方公尺的四房式單位,則在前年以83萬元成交,當時剩余屋契是42年。該單位是近年來屋齡滿30年的轉售組屋中,最貴的四房式單位。
去年第四季,中峇魯所屬的紅山地區,三房式和四房式組屋轉售價中位數分別是39萬元和60萬4000元。
另外,最貴的五房式和公寓式“老”組屋在荷蘭道第9座和金文泰3道第430座,屋齡分別是41年和37年。前者在2015年以98萬5000元轉售,後者去年以96萬元易主。
國際地産顧問公司總裁邱瑞榮指出,老組屋大多數在成熟市鎮,地點是吸引買家的主要原因。他說:“很多買家想住靠近親人,但成熟市鎮的屋齡普遍較高,稍微新一點的組屋,價格會更貴。”
以市中心組屋爲例,較新的達士嶺組屋五房式動辄就上百萬元,而隔一條街屋齡超過30年的艾弗頓園五房式單位,近來的轉售價大約在70多萬元,差價超過三成。
此外,舊組屋面積相對較大,例如林烈街的高價三房式組屋有88平方公尺,接近一些四房式新組屋面積。
剩余屋契較短的組屋,屋主未來要脫售可能遇到問題,但邱瑞榮認爲,一些人或許想利用地點優越的特點,在未來賺取租金,因此打算長期持有。
ERA産業主要執行員林東榮相信,一些買家雖然知道屋契較短的組屋價值較低,卻敢于出高價,賭的是組屋有朝一日會獲選重建。
不過他提醒:“舊組屋加入SERS並非理所當然,有這種想法風險很大,不是每個人都能中馬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