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報-中國能源網丨當前我國汽車市場逐步觸底企穩,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此時行業更需要凝心聚力,積極作爲。
今年補貼不再大幅退坡 政策求穩
數九寒天,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氣氛卻異常火熱。
“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不會大幅退坡。”在日前召開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對業內普遍關注的補貼問題,作出如上回應。話音未落,掌聲一片。
2019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轉折之年,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量首次出現下滑,企業虧損、裁員、投資人撤退等負面消息不斷。在産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齊聚一堂,以3天18場高規格論壇,集中探討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並對未來趨勢做出預判。令人欣喜的是,會議傳遞出多項積極信息,與會嘉賓普遍認爲,我國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仍大有可爲。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産銷量與行業主要經濟效益指標均呈現負增長。
“從數據來看,補貼大幅退坡是銷量下滑的第一原因。”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直言,此前新能源汽車補貼每年退坡20%到30%,雖然有時不到20%,但2019年補貼退坡75%。企業的毛利率爲負值,不得不控制生産、銷售電動汽車造成的內部虧損,將電動汽車産銷維持在必要的較低水平。
針對業內最爲關注的今年補貼政策,苗圩在發言中明確,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將保持相對穩定,不會大幅退坡,未來將繼續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不動搖,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
“目前,我國每千人汽車保有量僅爲185輛,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增長期。”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汽車發展如果僅僅依賴石油,能源安全和環境汙染將成重大隱患。爲圓我國十四億人口個人出行機動化之夢,現實的選擇就是電動化。”
爲穩定市場預期,保障産業健康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還提出了一系列解決行業痛點的政策建議:明確2025年前繼續執行新能源汽車免購置稅政策;在全國範圍內爲新能源物流車開放路權;取消新能源汽車限購要求;明確服務于民用車輛的充電服務企業享受民用電價。
此外,苗圩還透露,日前公開征求過意見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有望在今年上半年發布;《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修正案也將于近期發布。與會專家表示,隨著傳統燃油車環保、排放標准趨嚴,以上政策無疑將利好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長期發展。
“我國幾乎比任何國家對這一輪汽車革命都有更加熱切的期待。政策要未雨綢缪,做好頂層設計,給市場和社會應有的預期。如果把握得好,我國可能成爲贏家。”陳清泰預測,2030年我國電動車産銷量將超過1500萬輛。
“當前我國汽車市場逐步觸底企穩,新能源汽車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此時行業更需要凝心聚力,積極作爲。”萬鋼表示。
新能源汽車進入調整期 高質量發展
補貼退坡後,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是否將被“打回原形”?
“從銷量趨勢來看,新能源汽車11月份的銷量爲10.5萬輛,12月份的銷量達到了16.3萬輛,已經恢複到退坡以前的平均水平。”苗圩認爲,新能源汽車正在從退補政策的負面影響中逐漸恢複。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陡轉急下、大起大落之後,行業發展迎來拐點。但絕不是由高速發展進入衰退的拐點,恰恰是進入了量變引發質變的臨界區。”北京汽車集團總經理張夕勇表示,喪失信心、唱衰行業不是發展之道,快速轉型才能把握機遇、乘勢而上。
“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正在經曆脫胎換骨的轉型升級。行業大規模擴張的趨勢得到遏制,主要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把發展重點轉向研究開發和品牌建設。”董揚表示,部分能力不強的企業正在退出,散、小、亂的局面明顯改善。
苗圩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進入調整期。企業不能被動等待,應該主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變危爲機。
一方面,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最完整的産業配套體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從長遠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具備較好的規模效應和良好的發展環境。
另一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的步伐並未放緩,主流企業甚至加大了研發投入力度。“十年來,電動汽車電池成本已經下降85%,電池系統成本已降至0.6-1000元/千瓦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今後5年電池成本仍有下降空間。“磷酸鐵锂電池成本優勢明顯,而比亞迪開發的刀片電池技術可有效緩解體積比能量短板。”歐陽明高說。
據介紹,這種刀片電池較傳統方形電池,呈現“扁平”和“長條”形狀。在體積比能量密度上比傳統磷酸鐵锂電池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整車壽命可達百萬公裏以上,能夠有效解決電動車動力電池壽命短、更換費用貴等局限性。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刀片電池將于今年首次量産。
行業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爆發拐點也有了時間預期。陳清泰認爲,到2025年前後,電動車的性價比將超過燃油車,市場將以強大的力量推動電動汽車發展。
加快布局前瞻性領域 搶占高地
“從汽車工業百年曆程的幾次起落來看,眼下的‘寒冬’只是一個小波折。”安波福亞太區總裁楊曉明告訴記者,車企的發展要做一些有前瞻性的研究,必須知道未來的市場在哪裏。
能源基金會(中國)CEO兼總裁鄒骥同樣表示,越是這個時候,越要堅持戰略引領,把握好電動汽車引領轉型升級的方向。
“電動化只是引爆點,與汽車革命並行發展的是能源革命、新一代移動通信、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陳清泰直言,良好的機動功能只是電動汽車的1.0版本。充分釋放未來汽車的潛能還有賴于網聯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務的創新。
國內主流車企都在車聯網、自動駕駛等領域加緊布局。陳清泰認爲,我國電子信息和互聯網企業有較強的能力和意願與車企結合,這是我國發展車聯網和智能化的一大優勢。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十多個自動駕駛測試示範區,有20多個城市發放了300多張道路測試牌照。北京、上海、長沙已經在開放的道路上批量安裝多模式路測通信終端和感知設備,並積極推動載人、載物測試和示範應用。“我們現在做的工作就是把各地的測試試驗區標准進行統一,測試的標准要互認,要測的項目很多,大家要有所分工,共同完善測試,把它做得更好。”苗圩說。
騰訊自動駕駛業務總經理蘇奎峰認爲,對數據進行高效收集和利用,提高數據循環鏈路的速度,是影響整個自動駕駛技術叠代的關鍵點。他進一步表示,自動駕駛的量産應用,應以用戶需求爲出發點,分場景、分需求逐步實現。
“自動駕駛關鍵是要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靠政府資助不可持續。安波福在全球率先推出自動駕駛商業化項目,與網約車服務企業—Lyft公司在拉斯維加斯推出了面向公衆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截至2019年9月,已提供了超7萬人次的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楊曉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