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之前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可以看出,全國共有203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101所高校獲批“機器人工程”專業,96所高校獲批“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35所高校獲首批“人工智能”新專業建設資格,25所高校獲批“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 25所學校獲批“網絡空間安全”專業。以上都屬于新工科專業。
據媒體報道,3年後部分新工科的人才缺口高達750萬。那到底什麽是新工科?新工科包含哪些專業?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1、新工科是什麽
新工科主要指針對新興産業的專業,以互聯網和工業智能爲核心,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智能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工科專業。
未來新興産業和新經濟需要的是實踐能力強、創新能力強、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複合型新工科人才,因此,“新工科”更強調學科的實用性、交叉性與綜合性,尤其注重信息通訊、電子控制、軟件設計等新技術與傳統工業技術的緊密結合。
2、爲什麽發展新工科
複合型人才匮乏::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萬 供求比例僅爲1:10;
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人才告急:部分“新工科”人才三年後缺口達750萬;
高層次人才緊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呼喚高等教育步入新形態。
3、新工科包含的專業
(1)大數據類
大數據是衆多學科與統計學交叉産生的一門新興學科。面對海量的數據,更需要對于含有信息的數據進行專業化的處理。
大數據涉及數據挖掘、雲計算等數學、計算機、統計學等學科知識,它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
大數據本質上是高科技的産物,它使人類對數據的挖掘和利用邁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大數據是近年來最受關注之一的技術,大部分的互聯網企業都離不開大數據相關崗位的人才。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
根據最新的大數據人才報告顯示,未來3-5年大數據人才預估缺口高達150萬,就業前景也很好。所選專業可以有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經濟學等。
大數據技術的就業方向:大數據系統研發類、大數據應用開發類和大數據分析類等。
相關的工作崗位:ETL研發、Hadoop開發、可視化(前端展現)工具開發、信息架構開發、數據倉庫研究、OLAP開發、數據預測(數據挖掘)分析、企業數據管理、數據安全研究、數據科學研究等。
待遇方面,據悉,數據分析師平均月薪11730元,大數據工程師平均月薪19420元,hadoop開發工程師平均月薪22140元,數據挖掘工程師平均月薪22060元,一線城市如北京,大數據招聘月薪一般在15000-25000元,年限和經驗增長後,年薪更多。
(2)雲計算類
雲計算,是指“超級計算集群”通過網絡輸送各種計算機服務及數據。
“超級計算集群”雲計算的出現,使原本需要自己購買硬件服務器、然後自己搭建開通門戶網站的客戶,只要支付包月費用就可以低成本地擁有自己的網站門戶了,由此雲計算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
雲計算也可以簡單理解爲資源共享池,就是把數據、軟件、服務等,放到“特定的地方”就是雲,我們常用的百度雲盤,就是雲的一種——公有雲。
雲計算産業已覆蓋政府、金融、交通、企業、教育、醫療、信息消費等各領域,並且與通信、物聯網、互聯網産業相融合,預計雲計算行業規模2020年有望達到3834億美元,今後5年內,雲計算人才缺口將超過130萬,就業前景廣闊。
雲計算的專業基礎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機械自動化等學科相關。
雲計算的從業者可以有以下幾個就業方向:Linux運維工程師、Linux高級架構師、運維開發工程師、數據庫管理員、雲計算架構師等
待遇方面,據悉,初級雲計算工程師月薪在一萬元左右,由于能力、經驗等差距,月薪從幾千到幾萬不等。其中雲計算工程師、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c++軟件工程師、java高級軟件工程師是高薪崗位的集中區,月薪普遍在2萬元及以上;普通Java軟件工程師、php開發工程師、web前端開發工程師、數據挖掘工程師月薪在10000-15000元。數據分析師、技術支持工程師、運維工程師、項目經理等崗位則起伏非常大,從4-6千到2萬以上都有。
(3)人工智能類
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機器能夠勝任一些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複雜工作,它是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一門新技術科學。它是許多高新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
人工智能類專業包括智能、通訊、數據、心理、哲學等衆多學科,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科學。
人工智能的相關專業:
1)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軟件工程專業
2)數學類: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3)經濟學類:統計學、經濟學專業
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據報道,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産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目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過500萬人,供需比例爲1:10。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工智能專業的優秀人才都是企業爭奪的重要資源,加上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前景非常廣闊。
(4)虛擬現實類
虛擬現實是一項涉及計算機圖形學、人機交互技術、傳感技術、人工智能等的綜合集成技術,它用計算機生成逼真的三維視、聽、嗅覺等感覺,使人作爲參與者通過適當裝置,自然地和虛擬世界進行體驗和交互。
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技術、計算機仿真技術、人工智能、傳感技術、顯示技術、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
(5)移動互聯類
移動互聯網是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和移動通信技術融合的産物。今天的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互聯移動的時代,各類移動裝置的普及保證了移動互聯專業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要保持移動互聯經濟的增長勢頭,移動互聯技術也迫切需要往縱深發展。
爲此,具有良好專業技能和素養的、能夠從事移動互聯技術研發和推廣的高學術、高技能人才將依舊搶手。
(6)基因工程類
基因工程又稱基因拼接技術和DNA重組技術,是在分子水平上對基因進行操作的複雜技術,是將外源基因通過體外重組後導入受體細胞內,使這個基因能在受體細胞內複制、轉錄、翻譯、表達的操作。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綜合發展基礎上的一門嶄新的生物技術科學。
(7)核技術類
核技術通常包括核能技術、核動力技術、同位素技術、輻射技術、核燃料技術、核輻射防護技術等領域。我國核工業已經從適度發展邁向積極發展,並力爭到2020年將核電在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
而相比世界平均水平已接近20%的現狀,更說明中國在此方面發展的前景不可估量。所以核技術專業人才未來的就業形勢應該看好。
(8)智能科學與技術類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要做的是在硬件基礎上,給機器人賦予一個類似人的大腦、神經傳導及信息處理系統,讓機器大腦通過一定的方式判斷、決策並控制機器人行動,使得機器人最有效地發揮作用。
可以說,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一門融合了電氣、計算機、傳感、通訊、控制等衆多學科領域的跨學科專業。
(9)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類
該專業是將原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子技術科學專業、信息顯示與光電技術、光電信息工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五個專業統一修訂後而成的。
畢業生可從事光學工程、光通信、圖像與信息處理等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以及相關領域的産品設計與制造、科技開發與應用、運行管理等工作。
(10)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類
隨著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等高新技術與機械設計制造技術的相互交叉、滲透、融合,帶來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深刻變革。
當代先進的設計制造技術,致力于運用先進設計制造技術的理論與方法,解決現代工程領域中的複雜技術問題,以實現産品智能化的設計與制造。
(11)智能電網信息工程類
智能電網信息工程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寬廣,涵蓋電氣工程、能源技術、信息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等領域。
當今世界各國均希望把本國電網建設成具有高效、清潔、安全、可靠和互動特征的智能電網,《中國制造2025》 預計我國社會用電量2015年至2020年將保持5.5%以上、2020年至2030年將保持3%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輸變電裝備發展將呈現出智能化、集成化、綠色化的特點。
這將爲相關專業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12)腦科學類
腦科學,狹義講就是神經科學,廣義講是研究腦的結構和功能的科學,還包括認知神經科學等。
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重視腦科學研究,美國政府受人類基因組計劃影響,啓動探索人類大腦奧秘的腦計劃,歐洲腦計劃緊隨美國之後啓動,日本也緊接著宣布啓動腦計劃。“中國腦計劃”也已上線。
腦科學研究近年來取得的飛速進展令人欣喜,但對衆多的未知領域的探索更需要專業人士的不懈攀登。
當然,未來社會,最缺的一定是多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如光子與量子芯片、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光物質科學與能源技術、基因組健康技術等前沿交叉與未來技術的人才,都將受到用人市場的熱捧。
4、新工科是誰的機會
對于即將進入大學的高中生來說,國家對“新工科”建設的倡導也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數量龐大的理科考生,如果將目光投向“新工科”專業,更能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
對于高中教學來說,在“新工科”背景下,物理學科的基礎地位依舊不會動搖,化學和生物等科目將更加強調應用性和與其他學科的關聯性,而技術科目的重要性將大大加強。這些學科的高中教師將會更加吃香。
5、哪些學生適合新工科
新工科的部分專業對考生的理科成績是有要求的。
比如說航空航天類專業,就要求學生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鑽研能力和動手能力,對數學、物理的要求非常高;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具有較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喜歡科學實驗和動手實踐,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顆深入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等。
所以,想學新工科,還是先把數學和物理學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