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北京,成長在天津。卡雷爾機器人一天天“長大”,也見證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14年,一群來自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專家在北京中關村成立了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不過,年幼的“機器人”很快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原本在北京六環辦公,這裏日漸走高的辦公成本,漸漸壓得“機器人”喘不過氣來。事實上,很多成長型企業在創業初期都面臨類似的困惑:留在大城市,成本太高;想去小地方,可人才匮乏。
好在,幾乎與卡雷爾機器人誕生同時,中央把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爲國家戰略,京津冀三地優勢互補,加快協同發展步伐。這對千萬個中國企業來說,意味著“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了。
這個“機器人”舉目遙望,眼光投向北京東南方向140多公裏外渤海灣畔的天津濱海新區。對北京的高科技企業來說,這片新熱土有足夠的吸引力:這裏有大量建設用地,可以讓先進制造業大展拳腳;房價只有中關村的1/5左右,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通過發達的城際鐵路,由津返京只需半小時左右。
更重要的是,2016年11月天津成立了濱海—中關村科技園。這是中國跨省區市的一個全面改革試驗區,是京津兩地落實協同發展的一個試驗田。“這也是卡雷爾機器人能‘走’到天津的一個橋梁。”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尹利說。
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毅介紹說,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植入了中關村創新創業的基因,把中關村成熟的發展理念、優質資源、配套服務拓展延伸到渤海灣。“‘機器人’不用擔心水土不服了。”
2017年起,先是工廠後是研發部門,這個“機器人”一步步走到渤海邊安家。面向汪洋大海,“機器人”登上廣闊的新的奮鬥舞台。
尹利說,濱海新區的辦公成本僅是中關村的1/4,還有濱海、中關村兩地優惠政策加持,一身輕松的“機器人”很快進入茁壯成長期。“爲了讓我們安心研發,科技園幫我們對接金融機構,創造展示的機會。” 尹利感慨地說,隨著“機器人”個頭越來越大,又免費獲得一棟樓作爲辦公新場地。
2019年,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雙目視覺技術”獲得天津市的支持,“這可以讓機器人像人眼一樣觀察、理解世界。”同年,在天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卡雷爾機器人成爲大會唯一指定服務機器人,並收獲幾百萬元的訂單。
遷到天津以後,小“機器人”成長爲小巨人。2019年,卡雷爾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年營業額達到上一年的3倍,獲得多家風投機構的青睐。目前,這位“機器人”的身影出現在全國多個城市的醫院、圖書館、銀行和政務大廳等,一躍成爲國內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佼佼者。
在卡雷爾“機器人”新家的不遠處,是同世界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的天津港。“未來,我們的機器人要從這裏出海,開創中國人新的夢幻時代。”尹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