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緣
第六屆福建文化節將在本周四開鑼,主題圍繞著本地福建人的“鄉情·鄉音·鄉味”。當天的活動除了展覽,還包括《鄉情·新加坡福建人的會館》新書發布會。
星期四正式開鑼的第六屆福建文化節,將以書刊、壁畫、美食、舞劇、展覽和講座等多樣化形式呈現,主題圍繞著本地福建人的“鄉情·鄉音·鄉味”,並著重凸顯福建人之間的鄉情和拼搏精神。
配合福建文化節舉行的“鄉情”文化展覽,將展出一些從未公開亮相的珍貴文物,例如爲了建南洋大學,新加坡福建會館在1953年10月18日和1954年1月14日,兩度召開特別會員大會的手寫通告。第一次大會是爲了討論“劃地”,第二次則是討論“捐地”事宜。
福建會館理事高允裕的父母高德祥和林麗華1951年9月26日結婚時,高家曾把喜宴省下的4000元紅包錢,捐給福建會館屬下四間學校作爲經費。高德祥的哥哥高德根當時致函福建會館說明捐錢原委。
另一封1951年7月30日的信函,道出商人林采爲在母親去世後,把節約喪禮費用省下的2000元捐給會館,同樣作爲四屬校之用。林采爲的信,當時是寫給福建會館會長陳六使。
除了上述曆史性信函,福建會館這次還翻出昭和十七年(1942)的一本收租簿,列出福建會館當時的房地産租金收入,賬簿還提到一些産業後來被收回建校。到了1945年,租金收入分別用黑筆和紅筆記錄,原來當時有兩種貨幣通行,黑筆是日幣,紅筆是英國紙幣。
賬簿內還有這樣的記載:居士林在日據時期,曾一年支付福建會館3600日幣作爲在天福宮售賣香資,即金銀紙、香燭等的代價。天福宮當時已把售賣香燭的業務,外包給居士林。
除了收租簿,會館還找到1946年的捐款記錄,1947年的會員表格,1950年華僑銀行的捐款信,1960年的集團結婚報名表格,另外還有永安堂1942年寫給天福宮的致謝函,感謝會館豁免租金,好讓租戶用那筆錢去修補被炸的部分。
上述文物將和福建會館文化廊組成“鄉情”文化展覽,一起在福建文化節登場,展覽地點是信立路5號,展出時間從本月13日至5月26日。
衛生部長顔金勇將在星期四上午爲第六屆福建文化節主持開幕儀式,當天的活動包括《鄉情·新加坡福建人的會館》新書發布會。這是本地第一本完整記載30間閩屬會館的書籍,內容包括各會館的曆史、文化傳承、成就和領導層等。
天福宮40公尺長後牆壁畫 講述本地福建人發展史
這次文化節的一大亮點是天福宮那道40公尺長後牆變成一幅講述本地福建人發展史的巨型壁畫。顔金勇當天將爲壁畫中的兩艘船點上“船眼”,一艘是早期過番船,另一艘是近代船只。
文化節少不了美食,由本地閩屬會館聯手打造的美食展賣會,將在直落亞逸街137號讓大家一次過品嘗到各種福建美食,包括詩山鹵面、福州肉燕、薄餅、金門石花等,還能買到各種食材和醬料。美食展賣會從4月13日舉行至14日,開放時間從上午10時至下午3時。
今年的文化節還邀請新加坡華族舞蹈劇場呈獻原創舞劇《下南洋》,觀衆將能參與主人翁阿福下南洋的經曆,從坐船漂洋過海,到新加坡打拼,結婚成家,事業有成後回饋社會等。
《下南洋》將在4月21日和22日晚上7時呈獻兩場演出,地點在信立路5號,門票38元。
文化節最後一項活動是4月23日早上10時在信立路5號舉行的文化講座《閩風三說》。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教授將談“民間信仰”,台灣屏東大學黃文車副教授談“新加坡的閩南歌謠和歌曲”,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陳耕教授則談“從俗語看閩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