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微軟想盡了一切辦法來拯救搜索引擎 Bing,但是 Bing 的頹勢仍不可避免,市場份額一直被 Google 遠遠甩在背後。但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事實是,即使是現在 Bing 也在保持盈利,它距離真正的失敗還很遠!那麽 Bing 爲何一直不“死”?
作者 | Jawad Bahoum
譯者 | 彎月,責編 | 郭芮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以下爲譯文:
你可能從來沒有聽過有人這樣說:“好問題,你應該Bing一下試試看”。
好吧,也許你聽過,但重點在于現在根本沒有人使用Bing。微軟嘗試了一遍又一遍,他們重新設計了網站,花費了數百萬美元做廣告,甚至付錢給人們使用。然而,十年後的今天,Bing仍然是Bing——都到這個地步了,爲什麽不放棄這個項目呢?
其實,Bing也算不上真正失敗了,它距離失敗還很遠。下面將是一個有關數據、控制以及互聯網未來的故事。
Bing 仍在賺錢!
2012年,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宣布Bing將成爲強有力的競爭。他說:“我們的受歡迎度調查顯示,Bing已做好准備加入這場角逐。”那麽Bing的競爭對手是?當然是Google了。但是,公平地說,我們都明白鮑爾默也不是先知。當初Windows Phone發行的時候,鮑爾默對這款手機的暢銷充滿了信心,他甚至爲iPhone舉辦了葬禮。然而,我看到了如下這張搜索引擎市場份額表:
我睜大了眼睛,重新加載頁面,清除緩存,重新啓動計算機,然後扔掉計算機,又買了一台新的,然而于事無補。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真相:只有1.48%的美國互聯網搜索使用Bing。與Google一樣,他們將廣告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假設每月有超過十億用戶在使用,那麽每年就可以賺取50億美元(整整9個零)。如果換成一百美元的鈔票,那麽堆積得比哈利法塔還要高,然後還要再乘以5。客觀來看,2016年YouTube在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就取得了這樣的好成績。不過區別在于,Bing實際上是有利潤的。
爲什麽 Bing 仍存活著?
這些年以來,Twitter和Snapchat等公司一直在虧損,希望今後他們能有所好轉。但是,Bing實際上是賺錢的,所以我應該向鮑爾默致敬。但是,等等,這怎麽可能呢?這是什麽情況?
雖然微軟經曆了許多風風雨雨,但有一件事從未改變——世界上82%的計算機都運行了Windows。除了幫微軟賺了很多錢以外,Windows還爲他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如果他們不利用就是笨蛋。就像iPhone的變化會對整個行業造成影響一樣,即使Windows發生微小的調整,也會對億萬個設備産生巨大影響,尤其是人們不喜歡更改設置。雖然微軟允許你更換浏覽器和搜索引擎,但是他們並不在意。人們不知道如何更改,或者不十分在意更改,所以使用默認設置的做法異常流行。可能人們都不怎麽喜歡Internet Explorer,但由于該浏覽器是Windows附帶的,因此也有人在堅持使用。微軟的新浏覽器Edge亦是如此——雖然微軟會絞盡腦汁贏得用戶的青睐。
微軟和蘋果可能並不是朋友,但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Google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搜索廣告,其中大部分是移動廣告,即使其中只有12%來自iOS設備,那也占了iOS上的移動廣告收入的75%。當然,他們希望通過Android賺錢,但與此同時,可能對Google來說iOS用戶更有價值。他們可以通過蘋果獲益,而且也願意依賴蘋果。但這種關系不是相互的,蘋果一直想保持距離。爲了擺脫Google Maps,蘋果建立了Apple Maps。而這時,微軟趁虛而入。2013年,Siri告別Google,投入了Bing的懷抱。但是金錢可以撫平一切傷痕……如今Google每年都會向蘋果寄出30億美元的支票,于是蘋果接受了Google作爲默認搜索引擎,這也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反轉。
科技公司的行業控制
Bing的成功與Bing本身沒有太大關系,而是與控制有關。如果讓人們自由選擇,沒人會選擇Bing。50億美元的業務與完全破産的業務之間的區別在于,前者可以決定用戶的看法。科技公司的決策常常顯得奇怪而魯莽,比如我就不明白爲什麽要在Windows和Fire Phone中投入那麽多錢?直到我理解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提升控制層次。所有公司的決策,乃至整個行業的戰略都在攀爬這個金字塔。如果公司依賴的東西所處的層次越低,那麽面臨倒閉的風險就越大。這個金字塔最底層是各種插件、擴展、擴展包和補丁,只有當大公司對他們不感興趣時,他們才能存活下來,一旦觸及大公司的利益,贏家總是大公司。
例如,Hackintosh社區嘗試在組裝的計算機上運行macOS,雖然他們很聰明,但如果有一天蘋果醒悟過來,蘋果會怎麽想?他們的毀滅可能就在彈指一瞬間。
金字塔上稍微高一點的是網站,雖然這些網站可以向你發送所需的任何代碼,但浏覽器無法顯示這些代碼。和浏覽器一樣,所有應用程序都依賴于操作系統,所以必須當心被這些公司一票否決。Astro公司曾經推出過一個應用程序,可以將iPad變成額外的計算機顯示器,他們想添加一個按鈕,同時又不會遮擋屏幕,所以他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利用相機。你按一下相機,它就會檢測到光線變暗,以這種方式激活按鈕。這真是一個好點子,但蘋果表示反對,最終導致該應用從商店下架。當然如果他們真的很喜歡你的應用程序,他們就會將其整合到操作系統中,從而扼殺你的業務。以前Macs有一個名爲Sherlock的功能,有人制作了一個名爲Watson的配套工具,這是一款售價30美元的應用程序,具有一些附加功能。這款應用程序非常好,所以下一個版本的macOS中就出現了這個功能。物理設備是科技巨頭的必殺技,如果你擁有硬件,那麽你將擁有全世界。
互聯網的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掌控大權
Jeff Bezos(亞馬遜總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不是因爲他擅長于賺錢,當然也不是因爲他擅長在圖表上做標簽,而是因爲他知道無論付出多少代價,亞馬遜都能在你面前脫穎而出。爲了獲得更多人的支持,他很樂意賠錢做Fire Phone。Kindle、Fire Tablets、Echo,這些産品幾乎都沒有利潤,但是它們非常重要。這與Windows手機戀戰遲遲不肯退出如出一轍。因此,也不難想象Facebook等公司很討厭被電話公司所掌控。
說到Facebook,控制非常重要的另一個原因是數據。數據越多,可以推出的廣告就越多越好,而廣告則意味著利潤。各個公司可以通過Digi.me等地方購買,在這些網站上往往幾美元的價格就可以出售你的私人信息,此外,各個公司也可以自己伸手拿。你在這個金字塔上爬得越高,收集到的數據就越多。這個動機非常可怕,可能會永久地改變互聯網……
2013年,Facebook突然異常慷慨,他們倡導的口號是讓每個人都可以訪問互聯網。但是它是Facebook,在對用戶進行調查時,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大多數人說自己使用的Facebook而不是使用互聯網。然而,65%的尼日利亞人和61%的印度尼西亞人同意“ Facebook就是互聯網”,這絕非偶然……不要誤解:Facebook慷慨捐贈的不是互聯網,而是Facebook的互聯網。他們僅允許用戶訪問他們的網站以及少數滿足他們要求的其他網站。換句話說,Facebook耍花樣吸引更多用戶。
Google也利用其所謂的AMP做慈善事業。這項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你在網站上看到的內容其實只是實際內容的一小部分。其余的全是垃圾。這些垃圾的作用是跟蹤用戶以推送廣告,或者讓網站更漂亮,等等。因此,Google表示:“所有垃圾實際上都會減慢速度,所以我們可以幫助你托管網站,刪除垃圾並加快加載速度。”聽起來冠冕堂皇,但實際上,只有在你主動把AMP會去掉的那些垃圾添加到自己的網站上時,這種方法才有效。Google的真正目的不是網站的速度,而是控制。各個網站不需要Google刪除垃圾,如果它們想加快網頁加載的速度,那麽可以自己動手。Google希望控制用戶看到的內容。當然,AMP是“可選的”,但如果你拒絕,那麽你的網站就會出現在搜索結果很靠後的位置上。Google和Facebook已經擁有對互聯網不可思議的控制權,但他們希望將這種控制進行到底。他們的夢想不是主宰互聯網而是成爲互聯網。這對每個人來說,無疑都是噩夢。
互聯網的美妙之處在于,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掌控大權。無須Google或Facebook的允許,任何人都可以制作任何産品或學習任何知識。
原文:https://medium.com/@jawadbhm/the-future-of-the-internet-why-bing-isnt-a-failure-f30c3a9dd197
本文爲 CSDN 翻譯,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