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會客室
任元林認爲,造船業將會是“強者恒強、贏者通吃”,到最後中國市場只剩下兩成業者。任元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笑說:“今後會出現幾個大型的造船集團,主要來自韓國、日本、中國政府的以及中國民營的,希望我們是其中一個。”
造船業仍處于低谷,揚子江船業(Yangzijiang Shipbuilding)執行主席任元林認爲,這個行業還需要三四年時間來洗牌重組。今後會是“強者恒強、贏者通吃”,到最後中國市場只剩下兩成業者。
所以,當中會包括揚子江嗎?任元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笑說:“希望吧!我們努力在這樣做。今後會出現幾個大型的造船集團,主要來自韓國、日本、中國政府的以及中國民營的,希望我們是其中一個。”
任元林指出,2007年之前大大小小船廠如雨後春荀冒出,結果這幾年市場面對需求不足以及産能過剩的困境。
航運和造船業已經曆三四年的低迷期,接下來應該還須要三四年才能複蘇。
市場要複蘇取決于兩大因素:經濟複蘇與過剩産能的消散。他表示,如果韓國和中國能夠按照市場運作,減少對過剩企業的補貼,就能加速走出困境;一旦周期縮短,複蘇就能加快。
他說:“隨著已經倒下‘僵屍企業’退出,造船業像汽車和家電,形成幾個大的集團,不會像以前那麽分散。通過這一輪整合,中國數量上80%會整合掉,只剩下20%。”
結合國企民營外資優勢
揚子江成立于1956年,2000年成爲民營企業,2007年在新加坡交易所(SGX)主板挂牌上市,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廠之一。
過去10年,揚子江成功在逆風中前進,目前是全球10大造船商和中國第三大。
任元林說:“市場好的時候大家都差不多,市場低迷時我們反而走得快。這主要有三大原因:國企的血液、民企的體魄與外資的思維。”
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競爭時,很多方面處于劣勢,但對任元林來說,其實也不是沒有優勢。
“國有企業有國家資本,甚至是軍品的支持和訂單,但是他們缺乏現代化管理、靈活機制和強有力的執行力。揚子江的前身是國企,有國企的良好傳統和強大的管理,私有化後民營優勢在我們身上得到發揮,首次公開售股(IPO)則提供我們資本市場和國際化的思維。”
處在這樣一個重組整合的階段,任元林認爲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力量進行整合,提供讓揚子江更壯大的機會。
揚子江在2015年脫售房地産業務,致力于發展核心的造船業務。任元林有意尋求上遊、同業和下遊的整合,目前仍在尋找機會。
上遊就包括船運公司,下遊和延伸部分就包括鋼結構等。
集團也把一些剩余現金參與投資基金。任元林解釋道,造船行業的營運能力比較差,這些基金可以給予一些支撐,主要參與一些公司的重組和改造,但集團的主力仍是造船。
從去年起,集團陸續裁退8000名員工,數量上相當驚人。任元林回應道:“我們有2萬8000人,行情低迷時裁掉8000人與關閉一間造船廠,訂單減少時這是有必要的。這也突顯我們作爲民營企業的生命力。”他透露,目前業務已經回穩,短期內應該不會再裁員。
今年以來揚子江股價漲了超過40%,是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成份股當中總回報率最高的,達42%。
揚子江在2015年9月成爲海指成份股,股價在2015年5月一度飚升至1.525元,但在去年9月跌至0.705元,如今回彈至1.145元左右。
對于股價的起落,任元林說:“市場大勢不好,現在行業在最低谷。我們上市是0.95元,現在還差不多。我們會保持良好業績,繼續前進,股價高低要看市場。”
沒後悔選擇本地挂牌
雖然目前中國和香港股市看來十分紅火,任元林沒有後悔選擇到新加坡挂牌。
他感性地說:“揚子江在新加坡10年,是航務市場走下坡的10年,但也是揚子江在逆境中成長的10年。”他直言,如果沒有在新加坡的上市,這一輪的金融危機或行業低迷,集團會面對很大問題,尤其是融資。
“我們在新加坡得到公正透明市場的監管,以及金融機構和銀行的認可。在中國所有的民營當中,揚子江是唯一得到銀行無資押擔保的。但是中國商業銀行借錢的利息高,我們是新加坡上市公司,可以在新加坡融資。”
此外,本地上市公司的身份,也爲它爭取到更多訂單。任元林說:“2015年新加坡太平船務(PIL),一下子就給我訂了12艘1萬2000標准箱(TEU)的貨櫃船。”
揚子江船業單單在今年第一季就爭取到總值達3億1800萬美元(4億4202萬新元)造13艘船的合同,至今累積訂單共有84艘,總值達40億3000萬美元。龐大的訂單額可確保船廠在2018年至2020年充分使用。
雖然中國股市的估值較高,任元林認爲有泡沫化的風險。他說:“上市不是圈錢的地方,是給予企業壯大的推力。中國的估值比新加坡高得多,但是它的泡沫……中國現在正拼命把泡沫擠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