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MPI – Migration Policy Institute(移民政策研究所,www.migrationpolicy.org),發布了名為,在美華人移民(Chinese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研究報告。MPI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移民研究分析,此篇報告,篇幅較長,由業內朋友義務翻譯,全文發表,特此感謝。
定義:引用美國人口調查局相關定義,將「foreign born」(出生在他國)定義為出生時不具備美國公民身份的個人。「Foreign-born population」( 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指得是,出生在美國境外後經歸化的美國公民、綠卡持有者、難民及政治庇護人員、以及非移民身份在美國工作學習等的人士及在美國定居的非法移民等。
「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和「移民」是交替使用,是指那些出生在另一個國家,後來移居到美國。數據收集的限制不包含那些獲得通過入籍中國國籍,後來移居美國。除非有特殊聲明,中國包括香港,但是不包括台灣。
數據來源: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最近2013年美國社區調查(ACS)以及彙集2009-13 ACS數據),國土安全部的移民統計年鑑和世界銀行的年度匯款數據,此數據提供了在美國的中國移民人口的規模、地理分布和社會經濟特徵。
在美華人移民
在歷史上中國人到美國有兩個移民潮:第一波從1850年代到1880年代,直到聯邦法律限制中國移民才停止; 隨著中美關係正常化,和美國與中國移民政策的變化,第二波移民潮從1970年代末到現在。現在中國移民在美國,是繼墨西哥人和印度人之後,第三大移民團體,中國移民總數量超過200萬,在2013年占整體移民人口的5%。
從1850年代以來,國內的政治動盪和經濟壓力促使成千上萬的中國移民去美國的西部地區尋找臨時工作。很多人獲得了低技能的工作,以體力勞工進入採礦業、建築業、農業、製造業或服務業。1890年的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報告顯示,中國移民超過100,000;記錄顯示, 從1850年到1889年,近300,000名中國移民進入美國,儘管歷史學家估計多達一半最終回到中國。
伴隨這一中國移民浪潮而來的是,反華情緒高漲和種族歧視。美國國會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法律禁止中國勞工移民到美國和禁止中國居民獲得美國國籍。儘管此法律在1943年被廢止,但是只有少量中國移民是被允許的,直到1965年移民與國籍法案改革美國移民制度,並大大增加非歐洲移民的移民美國的機會。
儘管直到1960年代末至1980年, 香港出生的中國人,才開始移民到美國,但是美國有85,000個香港出生的移民。今天, 每10個中國移民中就有一個來自香港。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1978年對外開放經濟和解除移民限制,中國大陸移民才恢復。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在美國幾乎翻了一翻,從1980年的299,000人到1990年的536,000人。不像19世紀的移民,1965年後的中國移民主要是技術類: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學生主要來源於中國,並且中國人在美國持有僱主支持臨時工作簽證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度人。
圖1.中國移民在美國,1980-2013年
大約四分之一的中國移民定居在美國,其他受中國人歡迎的國家包括加拿大(896,000)、韓國(657,000)、日本(655,000)、澳大利亞 (547,000)和新加坡(457,000),此數據來源於2013年代聯合國人口司的估計。大約一半的中國移民通過家庭團聚在美國獲得合法永久居民身份 (也稱為「綠卡」)。其餘的通過就業或者政治避難獲得身份。和整體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群相比,中國移民受過更高等的教育,更有可能被僱傭,家庭收入更高。
華人聚集的州和城市
大多數來自中國的移民定居在加利福尼亞(31%),和紐約(21%)。2013年最受中國移民親睞的四個區分別是加利福尼亞的洛杉磯、在紐約皇后郡,紐約的王郡,和加利福尼亞舊金山。這四個郡的中國移民約占美國中國大陸移民總數的29%。
圖2. 2009至2013年,在美華人移民的聚居州
在2009 – 13年期間,中國移民最多的城市是紐約市地區、舊金山和洛杉磯大都會地區。46%的中國移民聚集在美國這三個大都市地區。
圖3. 2009-2013年,在美華人移民的聚居都市
表1. 中國移民在美分布圖2009-13
英語熟練程度
和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整體相比較,中國的移民不太精通英語和在家說英語。2013年,約62%的中國移民(5歲和5歲以上)被報道英語水平有限,而全體出生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中只有50%被報道英語水平有限。大約有10%的中國移民在家只說英語,而全體移民中在家說英語的百分比是16%。
註:英語水平有限,是指那些移民在ACS的問卷調查中表明,他們講的英語不夠「熟練」。
教育和職業成就
和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士相比較,中國移民往往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2013年,47%的中國移民(25和25歲以上)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的學位,而所有移民中只能有28%,美國本土出生的人中只有30%。
和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士相比較,中國移民年齡偏大。中國移民的中位年齡是45歲,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中位年齡是43,美國本土出生人士中位年齡是36。在2013年,76%的中國移民在工作年齡內(18 – 64),17%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上,18歲以下的占7%。相比之下,美國所有外來移民中80%的人在工作年齡內,14%是65歲以上的,6%在18歲以下。與此同時, 美國本土出生人士有60%在工作年齡內,14%是65歲以上的,26%是18歲以下。
中國移民參加工作的比例,略低於總體移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口。2013年,大約59%的16歲和16歲以上的中國移民有工作,總移民中占比67%,美國本土出生人口占比63%。與其他兩組人相比,中國移民更有可能從事管理、商業、科學和藝術職業(51%)。
圖4. 中國移民,所有移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口的職業分布(16歲和16歲以上)
收入和貧困
與總體移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口相比, 中國移民有更高的收入。2013年中國移民家庭的平均收入為57,000美元, 總體移民為48,000美元,美國本土出生人口53,000美元。
2013年,19%的中國移民生活在貧困中,與所有移民中貧困人口比例相似,但美國本土出生人口中貧困人口比例只有15%。
移民路徑與歸化入籍
2013年,在約201萬華人移民中,54%已經歸化成為美國公民;而所有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的這一數據為47%。相較於總體的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近期進入美國的華人居民比例較大,如圖5所示。53%的在美華人居民是在2000年前進入美國的,30%是在2000至2009年間進入美國的,17%是在2010年後進入美國的。
圖5. 2013年,在美華人移民及所有移民進入美國的時間段
2013年,28%的在美華人居民通過職業移民申請綠卡,而所有出生在他國的在美居民的這一數據僅為16%。33%的華人居民通過美國公民的直系親屬移民途徑申請綠卡,低於該項的總體水平(33%);19%的華人居民通過親屬移民申請綠卡,略低於該項的總體水平(22%)。雖然沒有中國公民以難民身份到達美國,但是中國人申請美國庇護的最多。在2013年財政年度,獲得美國庇護的25,200人中有34%來自中國。
圖6. 中國移民和全體移民移民美國的路徑,2013年
截至2012年1月,有大約210,000個非法居留的中國公民住在美國,占1,140萬非法移民總數的2%。截止到2014年3月31日,大約有 12,000中國青年都有資格申請「幼年來美暫緩遣返 (DACA)計劃」,但是根據MPI的估計,在這個DACA計劃的前2年只有很少人申請。倡導者解釋中國移民的低申請率可能來自於以下原因,包括:有限的接觸、文化禁忌、害怕泄露其非法居民身份和語言障礙。
醫療保障
醫保方面,有18%的華人居民沒有醫保,這一數據低於其他國家出生的在美居民(32%),但高於美國本土出生人士(12%)。中國移民更喜歡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雖然這一比例高於總體移民,但私人醫療保險購買水平仍低於的美國本土出生人士。
圖7. 2013年中國移民、全體移民和美國本土出生人士的醫保
僑民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表2009-13 ACS,美國大約有440萬人出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澳門或台灣,或者有中國或台灣血統。
匯款
最後,MPI引用世界銀行的數據表明,2013年世界各地通過正規渠道向中國的匯款高達600億美元;這個數字雖然很大,但占中國GDP的比例並不高,只有不到1%。匯往中國的款項,從1995年開始已經增長了67倍。
圖表8. 每年匯往中國的款項,198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