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以超過21億新元的價格脫售瑞士銀行(UBS)2.4%的股權,這筆投資蒙受虧損。
GIC是于2008年投資瑞銀,同年也投資花旗集團(Citigroup)。它指出,盡管瑞銀這筆投資虧錢,瑞銀和花旗集團這兩項投資整體仍取得正面的回報。
GIC昨天淩晨宣布,公司持有的瑞銀股權從5.1%減至2.7%,不再是瑞銀最大股東。根據瑞銀的文告,GIC脫售的股份爲9300萬股。
按照瑞銀周一的閉市價16.61瑞士法郎計算,GIC脫售的股票總值15億4000萬瑞士法郎(約21億6000萬新元)。
GIC于2008年2月以110億瑞郎投資瑞銀強制可轉換證券,並于2010年轉換成2億3070萬股,轉換價相當于每股47.7瑞郎。GIC投資瑞銀的頭兩年,獲得約20億瑞郎的票息。根據市場估算,GIC投資瑞銀的實現及未實現虧損總額介于35億至40億瑞郎。
GIC同年也投資花旗集團,但不久後兩家銀行傳出壞消息,包括虧損、資産減值和裁員等。
GIC文告表示“對瑞銀投資蒙受虧損感到失望”,但指出:“花旗集團的投資取得正面回報。按市價計算,瑞銀和花旗投資的總回報依然是正面的。”
文告中沒有披露具體的回報數據,GIC受詢時表示不披露個別投資交易的細節。GIC在花旗的投資于2009年取得16億美元(約22億新元)的實際收益。花旗本周一的閉市價爲61.42美元,據了解,GIC于2009年把優先股轉換爲普通股時,花旗的股價接近30美元,這期間花旗也向股東支付股息。
GIC首席執行官林昭傑說:“雖然瑞銀的這筆投資虧損,但公司仍然決定減持股權,這是因爲自投資瑞銀以來,市場情況的基本面改變了,瑞銀的戰略和業務也出現變化。”
瑞銀自金融危機後決定,將著重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放棄成爲全球領先投資銀行的計劃。
林昭傑說,GIC減持瑞銀股權,把資源重新配置到其他領域是合理的做法。
GIC指出,它根據整體投資組合來衡量投資表現,並且看的是長期表現,而非一年的回報率。根據去年的年報,在1996年至2016年這20年期間,GIC取得平均每年4%的實際回報率(不包括通脹影響),這期間包括了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在瑞銀和花旗的投資。
GIC指出,雖然公司盡最大努力確保每項投資取得良好表現,但是公司必須得承受一定風險,以尋求有潛力的機會,並優化整體投資組合的回報率。
根據彭博社的數據,GIC仍持有花旗3.9%的股權。GIC發言人在受詢時說:“我們仍然是花旗的股東。我們根據對花旗和其他投資公允值的評估,對投資進行管理,並采取相應行動來爭取擴大總體投資組合的回報。”
此外,GIC表示,公司仍是瑞銀的重要股東,並對瑞銀管理層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