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加坡新月國旗的象征含義】
新加坡共和國新月國旗
新加坡國旗,又稱星月旗,于1965年8月9日正式成爲新加坡共和國的國旗。1959年,當時新加坡在大英帝國統治下組成自治政府,星月旗隨後成爲了自治政府的官方旗幟,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它被選爲國旗。新加坡國旗由紅、白兩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
新月象征新加坡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而五顆五角星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
英語:Flag of Singapore 馬來語:Bendera Singapura。
The Singapore national flag, also known as the star and moon flag, officially became 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on 9 August 1965. In 1959, when Singapore was under the rule of the British empire, the star and moon flag became the official flag of the self-governing government. After independence in 1965, it was chosen as the national flag. The Singapore flag consists of two parallel rectangles, red and white.
The crescent moon symbolizes Singapore as a newly established country, and the five stars represent the country’s five ideals: democracy, peace, progress, justice and equality.
小國之力-新加坡國家簡介
新加坡是東南亞十一國成員,她是東南亞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ASA;東盟)創始會員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sic-Pacif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20國集團峰會(G20 summit)、世界達沃斯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聯合國(The United Nations)、聯合國旗下世界貿易組織(UN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以及英聯邦國家又稱英聯邦(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等跨國國際組織正式成員國。
新加坡也是華人爲主的國家內(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並且新加坡人均收入也是大華人圈內(Big Chinese)最高的。按照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World Black)、日本及菲律賓等國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統計數據分析,新加坡公民在去年(2019年)人均收入達到:64000美元;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最發達的國家日本,人均收入在去年僅有:39287美元。新加坡人平均收入比日本人多出:24713美元。也可以理解新加坡人比起日本人更富有一些。
新加坡的前世
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地圖
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殖民地國旗
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國徽與國旗圖案
新加坡舊稱“Temasek”(田馬錫或稱淡馬錫),也稱星島、星洲、星國、南洋。這裏曾屬于英國國王陛下統治的東方殖民地。新加坡與鄰國馬來西亞、文萊等國屬于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
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 FRS ;淡馬錫·史丹福·萊佛士爵士,淡馬錫·萊佛士爵士是大英帝國海峽殖民地時代在新加坡的最高行政長官,他也是近代新加坡國父。新加坡舊稱“Temasek”淡馬錫是爲了紀念他。
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淡馬錫·萊佛士爵士的蠟像作品。反應的是淡馬錫·萊佛士爵士與當地土著首領:天猛公,簽訂《友好同盟條約》(Treaty of friendship and alliance between Thomas Raffles and templeton)。
新加坡國父淡馬錫·萊佛士爵士在新加坡河邊巨大乳白色雕像,這裏是他登陸的地點。Singapore’s founding father, Sir Thomas raffles, lands in a giant ivory statue on the Banks of the Singapore river.
廣東客家人李光耀與新生的國家——新加坡
祖籍南中國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的客家人:李光耀先生。
李光耀,GCMG,CH(英語全名:Lee Kuan Yew,出生姓名:“Harry Lee Kuan Yew”;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生于1923年9月16日,病故于2015年3月23日,活了92歲。
紅色閃電搭配圓形藍色光環圖案是新加坡共和國人民行動黨黨徽。人民行動黨(People’s Action Party)是新加坡的政黨,從新加坡于1959年的第一屆選舉開始就組織政府。在1963至1965年間,新加坡屬于馬來西亞的一部分,而人民行動黨則作爲一個馬來西亞政黨存在。由于馬來西亞以馬來族占大多數,實行“馬來人優先”的政策,與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格格不入。人民行動黨作爲地區政黨,意圖聯合馬來西亞其他地區的非馬來族人,推翻“馬來人優先”政策,引起馬來西亞中央政府的強烈反彈。最後,在雙方無法達成妥協的僵局下,馬來西亞決定促使新加坡退出聯邦並宣布獨立。
地處于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村的李光耀和現任新加坡國家總理李顯龍共同的祖屋,濃濃的客家文化風情。
李光耀、李顯龍祖屋,顯得過于陳舊,他們的祖屋總面積170m2(平方米)。
李光耀是新加坡華裔政治家,曾擔任首任新加坡總理和首任人民行動黨秘書長(The first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and the first secretary-general of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李光耀也是新加坡建國之父之首(The founding father of Singapore)。
由于曆史原因,新加坡有兩位國父,開啓新加坡近現代文明進步的是淡馬錫·萊佛士爵士,取得新加坡完全獨立建國至今,改變曾經亞洲和世界最貧困國家(新加坡),創立新加坡模式(新加坡政治經濟制度)的李光耀是建國之父。
圖說新加坡公共屋村與李光耀
李光耀先生中年時期的老照片(攝于1960年代初)
畫面中,李光耀先生與老百姓們打成一片。
這種黑白老照片是李光耀先生參與新加坡一處公共屋村(Public housing estates)的建成剪彩儀式。
夜幕之下,霓虹燈閃爍光芒的新加坡最有代表的公共屋村:達士嶺屋村(Darcy ridge house village)。
由于新加坡地少人多,爲了解決國民住房困難的民生問題,新加坡政府出錢,國民出力,造出來很多精致華麗的公共屋村。這些房屋産權雖然歸于政府所有,但是公共屋村解決了許多國人實際問題。
新加坡國民花費極少的租金,每月就像繳納電費、水費、網費那樣,就可以一家老小按人頭分配到基本符合自己家庭的房子。
雖然公共屋村裏的房屋並不屬于個人而是集體,但這樣的群體租借性質(Collective housing)卻是解決了老百姓最主要的生活問題。
遍布在700多平方公裏內的新加坡國土公共屋村,給予這個國家帶來最好的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如果說誰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需求配給制”,當屬新加坡。
李光耀先生作爲新加坡建國之父,他首推國人一輩子租房生活。李光耀多名子女也是居住在公共屋村內。
新加坡公共屋村模式也影響著文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或地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立國之本在教育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徽圖案)
新加坡奉行普及國民教育與精英教育二合一的教育體制。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縮寫:NUS),簡稱國大,是新加坡的第一所高等學府,也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頂尖學府,其前身是一所成立于1905年的海峽殖民地醫學學校。發展至今,新加坡國大已是一所共有16個學院的綜合型研究大學。2018年,新加坡國大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上爲亞洲第1名(連續數年超越日本最好的東京大學國際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爲世界11名。
新加坡國立大學主校園位于肯特崗(Kent Ridge),位于新加坡西南部,離市中心12公裏,距東郊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30分鍾車程,爲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形,校內以免費公車爲主要交通方式。校園北界是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南界爲巴西班讓路(Pasir Panjang Rd),西臨金文泰路(Clementi Rd),東瀕南波那維斯達路(South Buona Vista Rd)。校區占地150公頃,前身是殖民地時代英軍駐新加坡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空軍基地。校區被肯特崗大致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爲學區,行政樓,和康樂設施;後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學生公寓,校園內,任意兩棟建築物間可以透過走廊、空橋連接,無需離開遮蔽物。校區毗鄰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科研條件十分便利。校區南臨巴西班讓貨櫃港口,可以俯瞰港區風光。
位于新加坡·武吉知馬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分校
新加坡國立大學另一個校園則坐落在武吉知馬前教育學院院址,在2006年九月開始,法律系(Faculty of Law)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開始在武吉知馬校園(Bukit Timah Campus)運作,兩個校園之間有免費內部專線巴士聯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第三個校園位于歐南園(Outram Park),是2007年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創辦的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毗鄰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新加坡國立大學一百周年校慶之時,發型的紀念郵票。
200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迎來她的百歲生日暨新加坡大學教育一百周年。國大百年校慶的口號是“思想任馳騁,生活顯姿彩”(”Unleashing Minds, Transforming Lives”)。爲慶祝百年校慶,新加坡國立大學和新加坡郵政于2005年4月20日聯合發行了首日封和紀念郵票。
新加坡國立大學主校園位于肯特崗(Kent Ridge),位于新加坡西南部,離市中心12公裏,距東郊樟宜機場(Changi Airport)30分鍾車程,爲凹凸不平的丘陵地形,校內以免費公車爲主要交通方式。校園北界是亞逸拉惹高速公路(AYE),南界爲巴西班讓路(Pasir Panjang Rd),西臨金文泰路(Clementi Rd),東瀕南波那維斯達路(South Buona Vista Rd)。校區占地150公頃,前身是殖民地時代英軍駐新加坡巴西班讓(Pasir Panjang)空軍基地。
校區被肯特崗大致分爲前後兩部分,前部爲學區,行政樓,和康樂設施;後部主要是研究所和學生公寓,校園內,任意兩棟建築物間可以透過走廊、空橋連接,無需離開遮蔽物。校區毗鄰新加坡科學園(Singapore Science Park),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和國立大學醫院(National University Hospital),科研條件十分便利。校區南臨巴西班讓貨櫃港口,可以俯瞰港區風光。
新加坡國立大學另一個校園則坐落在武吉知馬前教育學院院址,在2006年九月開始,法律系(Faculty of Law)和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開始在武吉知馬校園(Bukit Timah Campus)運作,兩個校園之間有免費內部專線巴士聯系。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第三個校園位于歐南園(Outram Park),是2007年由美國杜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創辦的杜克-國大醫學研究生學院(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毗鄰新加坡中央醫院(Singapore General Hospital)。
國大校園內有四通八達互聯網,主幹速度可達每秒24GB。35,000個有線網絡插口和400個無線網絡發射器。
國大的總圖書館、中文圖書館、醫學圖書館、科學圖書館、許春裕法律圖書館、韓瑞生紀念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和耶魯—國大學院圖書館,共計1,228,130冊圖書,擁有62345個會員,年外借122萬冊次。
國大內部Chinese Heritage Centre 12 Nanyang Drive.翻譯成中文意思:南洋道12號中國文物中心。
NUS
作爲亞洲第1的超級大學,國大校訓(也是校方希望的願景):Leading global university centered in Asia.翻譯成中文意思;以亞洲爲中心的世界一流大學。這具話如今成爲現實!
新加坡,絕無僅有的亞洲之國
愛心圖案設計的新加坡國旗
不一樣的華人社會給予中國人的啓事有很多。當然最有意義的是保持社會健康可循環發展(也稱可持續發展),制度決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