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Singapore,是個島國,原來叫淡馬錫,後來改名新加坡。
公元8世紀,這個海盜猖獗的海島曾叫Temasek(淡馬錫)。Temasek,爪哇語“海市”之意,由于季節的影響,海運的船舶經常雲集在此,所以逐漸成爲一個船舶停泊的商埠。傳說,蘇門答臘室利佛逝王國的一位王子,爲了尋找理想地點建立新城市來到淡馬錫。有一天,在潔白的沙灘上,王子突然看見一只從未見過的怪獸向他致意後急弛而去。這怪獸紅身、黑頭、白胸,雄健敏捷。王子很喜歡,便問隨從:“那是什麽動物?”隨從信口答到:“獅子。”王子十分高興,認爲這裏是吉祥之地,便決定在此建都,並取名“獅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獅子”;pore 意即“城堡”。新加坡國旗
新加坡國旗,又稱星月旗,于1965年8月9日正式成爲新加坡共和國的國旗。新加坡國旗由紅、白兩個平行相等的長方形組成,長與寬之比爲3∶2,左上角有一彎白色新月以及五顆白色小五角星。紅色代表了平等與友誼,白色象征著純潔與美德。新月表示新加坡是一個新建立的國家,而五顆五角星代表了國家的五大理想:民主、和平、進步、公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