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在自動駕駛全球高峰論壇上表示,買車是一生最壞的投資。他認爲,你買下的車 96% 的時間是停滯的,是在降價折舊的,1% 的時間用來尋找停車位或堵車,人真正開車的時間只有 3%。李開複認爲,未來交通會由共享出行、無人駕駛和電動汽車這三大力量推動。你們覺得呢?
曾經有個朋友和我說,他是一位90後,他打算一輩子不開車,這樣可以嗎?
下面,就是我當年對他這個疑問的個人看法。
如果你准備一輩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不完全可以不開車,一輩子不開無所謂。
找那種有通勤車的工作,或者附近有地鐵,有公交站台的單位。
就算最後一公裏,還有共享單車給你選擇,毫無壓力。(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共享單車還沒大規模倒閉。)
出去旅遊,有高鐵飛機,有智能手機給你導航,只要你不去人迹罕至的地方,交通都不是問題。
可你想過沒有,你真的准備一輩子都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嗎?
往小了說。
全家出門走親訪友,開車能方便很多。
去超市商場買東西,不用大包小包拎來拎去。
偶爾晚上女友下夜班,也能開車去接。
下雨天父母腿腳不便接送也更簡單。
往大了說。
父母萬一晚上身體不適,能迅速就醫。
半夜有急事也不用提心吊膽打車,更別說很多時候淩晨可能打不到車。
甚至說的再玄乎一點,
無論車豪華與否,刮風下雨的時候,那種在車裏風吹不到雨淋不著的安全感,真的只有開車的人,才會理解。
人之所以爲人,是因爲人有恐怖的適應力,沒有車一樣過。
可人不能排斥新事物帶來的便捷性,何況這個新事物是這兩百年來,人類高速發展的源泉之一。
你可以拒絕汽車,但是你同時也意味著放棄了開車帶來的種種便利。
理智一點。
你可以不爲面子買車,不鬥脾氣開車,
可如果經濟能力撘的夠,我還是希望,你能有一輛符合你購買能力範圍內的汽車。
雖然開車確實會帶來很多副作用,但是,瑕不掩瑜。
不爲別的,只爲需要的時候,它就在那裏,隨時供你駕駛。
這篇文章,我寫在這裏,是我自己寫的。
我知道李開複看不見,但是我買車不是爲了投資。
不爲別的,只爲需要的時候,它就在那裏,隨時供我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