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這位女科學家,她的名字叫王淑敏。她是美國萊斯大學的材料化學博士,在專業領域的成果十分突出,擁有十多項自己的發明專利。放棄美國的超高待遇,毅然回國,她和她的團隊不懈奮鬥了13年,爲中國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研磨液,終于打破了西方的長期壟斷。
研磨液技術門檻高、研發周期長,投入資金高,目前世界上只有六七家公司能夠生産。2007年以前,中國需要研磨液這種材料只能依賴國外進口,當時人家賣給我們的價格非常高,一桶200升的研磨液價格高達7000美元左右,相當于當時石油價格的60倍,但我們也得買,因爲我們造不了,之後經過王淑敏和她的團隊13年的努力,我們才打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局面,真的是非常不容易。
這種蛋糕狀金屬材料被稱爲高純濺射靶,是芯片制造中的關鍵材料。目前,世界上只有四家公司掌握這種材料的制造工藝。
作爲掌握世界高純金屬和濺射靶關鍵技術的核心專家之一,11年前曾在日本工作的姚立軍帶著這項技術回國。當時,中國在這一技術領域仍然是空白。所有高純度金屬靶都需要進口。
這些金屬靶的核心是純度,由于這種金屬太純,指甲輕輕一劃,就會有劃痕,任何輕微的缺陷都會導致價值數萬美元的材料報廢。我們通常生活在一立方米的空氣中,0.25微米的塵埃顆粒,一般約20萬。在這個百級淨化車間裏,每立方米空氣中必須有小于100粒0.25微米的顆粒。靶材要經過嚴格的清洗和包裝。
在硅谷從事半導體研究20多年的尹志堯。他也被稱爲“硅谷最有成就的中國人之一”。14年前,60歲的尹志堯放棄了在美國的百萬年薪,毅然回國報效祖國。他自己常說,要想在芯片領域與國外巨頭競爭,必須要做到世界第一,因爲你只在中國成爲第一,最終還是會被其他國家取代!
如果把制作芯片比作建造高層建築,尹志堯的蝕刻機是“在地面挖溝築牆”,姚麗君的靶材將用金屬絲填充這些溝道,王淑敏的磨料將對這些“建築”進行表面處理。芯片制造涉及數百種工藝和數千種材料。中國芯片制造技術的突破只是一小步。
當然,除了這些回國人才不斷爲國家做出貢獻外,中國核心的發展也離不開國內的研究者。例如,胡偉武、黃令儀等。如今,已經80多歲的黃令儀,依然精神矍铄地站在研發的第一線。他每天都在電腦前查找相關信息。
是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現在,中國軍事科技可以達到這樣的局面。不知道有多少人爲此付出了代價,甚至被誤解。因此,當我們欣喜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科學家和相關工作人員。正是他們讓中國再次站在世界軍事科技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