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步入“快車道”。
根據2018年全球233個國家和地區的GDP排名,中國的GDP總量爲14.09萬億美元,排名第一的仍然是美國20.41萬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中國保持世界經濟排名第二位置的第十年,中國對世界經濟提高所做的貢獻率接近30%,已經成爲幫助世界經濟增長做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中國經濟的增長,是離不開一群創業者的,這群創業者抓住了風口,一舉成爲了富豪。
總的來看,在過去的40年時間中,創造富豪機會有兩次。
第一次就是“下海”創業。這群人原本是體制內的人,在“下海潮”的推動下,紛紛離職創業,看准了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靠著這次機會,這群人在各個行業中收獲頗豐。
第二次就是産業造福。相比上一次造富機會,這次創業需要找准行業,全面撒網的套路是行不通的。這次造富主要在于三個行業:制造業、房地産行業、互聯網行業。制造行業比如吉利李書福、海爾集團張瑞敏等富翁;房地産行業比如萬達集團的王健林、碧桂園集團的楊惠妍等;互聯網行業則是以馬雲爲代表的一系列新富翁。
在這三個行業中,個人認爲房地産行業現在已經不能夠在保持高速增長的態勢,房地産行業的房子數量衆多,空房閑置率較高,在考慮到國家進入老齡化的速度加快,房地産行業的未來並不樂觀。一方面,政策趨緊、央行限貸;另一方面,中小房地産企業破産數量逐漸增加,資源大多掌握在大的房産商手中,房地産行業將進入“寡頭壟斷”市場。
在10月胡潤研究所發布的富豪榜中,我們就可以看到超過80人跌出了該榜單,其中房地産行業的富翁居多。在未來,房地産行業如果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洗牌在所難免,所以將會有更多依靠房地産行業起家的富豪,退出榜單。
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比較樂觀的。即使現在互聯網紅利期,已經過去了,但是互聯網行業還是有許多地方可以布局,比如新能源汽車、新零售模式等等。這些領域,憑借互聯網技術的介入,那麽除了爲消費者帶來更多的便利,也會爲企業牟取更大的價值。可惜的是,這種新領域需要實力強大的公司來扶持,另外,也需要是擁有互聯網思維的大企業,就讓很多潛在“進入者”不敢貿然進入這些新興市場。
所以,創業者需要靠著第三次創業風口,來成就造富神話。
第三次造富機會則是一位專家說的技術産權。這種技術産權,個人認爲這次成爲富翁的機會,比前兩次造富要難上不少。因爲,提到産權,就已經是需要很多智慧,經過研究和分析才能獲得産權。而技術的要求門檻更高,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發現技術的。因此技術産權的確能夠成爲造富機會,但是由于門檻高的特征,第三次造富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次並不是行業的限制,更是一種智力的比拼。那麽,其他人是否就沒機會搭乘這趟列車呢?還是有機會的,比如說我們可以提前布局相關行業,比如說與技術密切相關的行業。包括教育行業、機器人、人工智能行業。提早布局這些領域,在技術成熟後,也必將有所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