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5G、互聯網、無人機……“智慧大腦”助力我省科學防控疫情
“智”取抗疫戰
三月三日,科大訊飛與我省企業通過“雲簽約”簽署合作協議。 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方式。
領取一張綠色健康碼,就可以順利出行;擔心到醫院發生交叉感染,“雲問診”全天候提供服務;減少公共區域人員聚集,5G遠程測溫預警系統大派用場;發現人員聚集、不戴口罩,天上的無人機開始喊話;推進複工複産,“雲招商”“雲簽約”成爲現實;甚至足不出戶,也能實現“雲旅遊”“雲學習”“雲買菜”……
你想過嗎,生活和工作如此智能、便捷、高效,是什麽在支撐?
是大數據、5G、互聯網信息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它們在我省相關部門和部分企業的集成、整合下,相互配合、相互補充,用“智慧大腦”搭建了一個又一個高效的平台和系統,助力政府部門科學決策、精准施力,讓公衆及時了解疫情發展情況,助力疫情的科學防控。
“碼”上暢行
結合大數據,我省推出健康一碼通系統,助力疫情聯防聯控,未來還將拓展更多功能
3月2日,在海南開通港澳台、外籍用戶通過支付寶申領海南健康碼服務後,在海口工作的美國人沈義揚也成爲申領海南健康碼的一員。
“有了健康碼,進出小區、工作單位、公共場合,只需要亮碼自證健康就行了,很方便,也很高效。”沈義揚說。
從2月18日海南省健康一碼通系統正式上線以來,截至3月6日早上8時,海南領碼人數已突破8052240人,覆蓋全省常住人口數的86.19%。
健康碼分爲綠碼、黃碼、紅碼,結合居民或者返工返崗人員申報的健康數據,經防疫大數據信息比對校驗,系統生成個人專屬二維碼。綠碼人員可憑碼在海南通行和正常上班,領取紅碼和黃碼的人員需按規定隔離並做好每日健康打卡,滿足條件後將轉爲綠碼。
如果持綠碼的海南人需要出島打工、出差怎麽辦?2月28日,海南、浙江簽署了全國首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碼互認合作協議,這意味著持綠碼的海南人在浙江省內可順利通行。
“除浙江外,目前我省還主動與泛珠三角區域的廣東、福建、廣西、雲南、四川、江西等省區開展了省際健康碼互認對接工作,盡快打通人流、物流堵點,鼓勵低風險地區的群衆盡快返崗複工,推動企業複工複産。”省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健康碼在給普通民衆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疫情防控人員、醫護人員以及各社區、商場、關口、機場、車站等通行卡口值班人員的工作帶來了方便。
疫情防控人員可通過系統中的健康登記、返崗登記、醫藥登記、通行登記、疫情舉報等功能,實現對人員外出、健康監控、複工複産的管理;醫護人員通過發熱門診登記、醫學觀察登記、購藥登記等功能,可及時獲取人員最新的健康信息並在線記錄反饋人員健康情況。
“綠碼在手,出門不愁!”隨著健康一碼通系統的推廣應用,我省已接近實現一人一碼。當健康碼申領人數增加、系統訪問次數猛增,該如何保障用戶體驗,以及系統的平穩順暢?據悉,省大數據管理局統籌運營商,對健康碼上線以來暴露的短板進行提升,將原24台服務器資源擴容至42台,通過系統擴容、架構優化、建立排隊機制等方式,確保系統正常訪問、平穩運行。
以健康碼爲代表應用的“智慧大腦”,在助力疫情聯防聯控中,還創造了多種“智慧工具”。
中國電信海南公司協同海口港搭建的5G+智慧港口體溫快速精准篩查系統,協同省衛健委、省大數據管理局研發新冠肺炎健康服務管理系統、疫情發布系統及發熱門診管理系統,爲網格員、駐村幹部、鄉村工作隊隊員等采集、統計和管理重點關注人群的健康狀況提供保障;各運營商的大數據分析平台,通過短信“外呼”,方便掌握島內外相關人員動態數據;海南省疫情信息線索舉報平台,以群衆之眼彌補防控“盲區”……
一張小小的二維碼,在我省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麽未來它還能做什麽呢?3月4日,省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專題會議明確提出,要完善健康“一碼通”功能,向個人電子證照、信用體系、健康檔案、電子病曆、省內居民免稅品購買、脫貧攻堅領域應用等方向拓展,堅持精品意識,集中力量把“碼上辦事”功能做精做實做好。
“機”智過人
減少人員聚集是防控疫情的重要舉措,“無接觸”也能讓防控工作高效而智能
“無感測溫”:5G+熱成像測溫系統
阻隔疫情傳播,要想辦法減少人員聚集增加感染的風險。梳理疫情發生以來海南的做法,可發現用新技術代替部分人力,成爲一個重要方向。
3月3日,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普通門診,一台並不是很惹眼的機器和顯示屏正默默“工作”。
神奇的是,當人員距離這組機器10米左右,一旁的顯示屏就會出現綠色檢測框,顯示該人員的體溫。當檢測體溫低于37.3攝氏度時,機器會保持“沉默”;可當檢測出體溫高于37.3攝氏度時,又或者該人員不戴口罩、口罩戴法不正確時,顯示屏上的人臉則會變成紅色,此時熱成像相機會發出報警提示。很快,工作人員會上前對該人員采取其他檢測方式進行核驗,確保不遺漏發熱人員。
公共場所,特別是人群密集的醫療機構等地,面對面測溫不僅效率低,被感染的風險也高。中國移動海南公司啓用的首套“5G+熱成像人體測溫系統”,2月13日在白沙人民醫院投用,通過紅外測溫+黑體設備,實現了遠程快速無感式的體溫篩查,對進出人員的體溫進行自動化測量及預警。
“簡單來說,這套系統具有非接觸、實時傳輸等特點,測溫精度達正負0.3攝氏度,可以指導工作人員迅速反應,對體溫異常人員再檢查。”白沙人民醫院院長許金明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當前海南不少醫療機構已逐漸恢複門診,爲患者提供正常的醫療服務,“疫情防控仍處在關鍵階段,普通門診的篩防尤爲重要,這一系統爲門診的篩防工作出了不少力。”
給力的新技術值得推廣。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2月21日,中國聯通海南公司爲海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部署的“5G+熱成像測溫系統”正式啓用,測溫精度同樣達到正負0.3攝氏度,也支持多人同時檢測、高溫自動預警。
“空中哨兵”:無人機
在我省疫情防控一線,除了醫護人員、網格員、駐村幹部、鄉村工作隊隊員等一線工作者,還有一群“空中哨兵”——無人機。
“人多不去湊熱鬧,不要串門休息好,肥皂流水常洗手,開窗通風空氣好,出門切記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間,儋州市白馬井鎮街上,一架低空無人機緩緩飛行,不斷播放著疫情防控順口溜。
疫情發生以來,爲了對居民較多、居住密集的公共區域進行巡查,儋州市科工信局副局長、儋州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信息督查組負責人陳鵬圖想到了使用無人機。很快,他找到海南中農航服科技公司,對方欣然答應,且不收取任何費用。
2月初,該公司技術總監祝華亮帶著團隊利用無人機巡查封閉管理的區域。“主要觀察是否存在互相串門、聚集聊天等情況。”祝華亮說,一旦發現,他們就會通過手提麥克風,借助無人機喊話提醒。
不僅是在儋州,在海口、三亞等地也已使用無人機進行疫情防控宣傳和巡查,彌補了單一地面人員巡查的盲點和不足。
“無人機的巡查覆蓋面廣,不受地域限制,巡查速度快,還能避免人與人之間接觸交叉感染,一旦發現有市民不戴口罩、近距離接觸,可及時勸導糾正這些行爲。”海口市公安局民警曾道童說。
“雲”聯萬物
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豐富的線上服務,讓遠程辦公、遠程學習、遠程簽約成爲可能
“雲看病”“雲招商”“雲旅遊”“雲買菜”“雲學習”……互聯網,打破了地域限制,讓人們在疫情期間,擁有了特別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體驗。
一塊電子屏幕,一次視頻連線,就完成了一場簡短的簽約儀式。3月3日上午,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招商三亞深海科技城開發有限公司三方通過“雲簽約”的方式共同簽署合作協議。
互聯網時代,大家不碰面也能做成很多事。乘“雲”而至的不僅有項目、人才,還有專業的醫生、豐富的知識等。
一邊是擔心交叉感染不敢輕易去醫院的普通患者,一邊是擔心患者的醫生。有了互聯網,醫療資源得以共享。2月14日,海南省互聯網醫院新冠肺炎診療服務平台正式開通,整合了約20萬名在線醫生診療資源,7×24小時爲公衆提供在線問診服務。
遠程辦公,是當下不少企業選擇的複工複産方式。“居家辦公中,部分社交平台網上打卡、簽到的功能不是很方便,我們後來找到海南君道科技有限公司這家本土企業,通過他們的技術指導,2月中旬用上了企業微信。”海南農墾旅遊集團董事長石向榮說,新興的互聯網産品,的確給他們的線上辦公帶去了方便。
疫情之下,多項文化展覽被取消,但海南省博物館、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出一批網上展覽,讓人們可以“雲刷館”享受文化生活,彌補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
“疫情期間,海南各大醫院、疾控中心、隔離留觀點等區域對防控熱線、疫情數據上傳、遠程醫療會診的通信需求很高,廣大群衆對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線上娛樂的高速上網需求比較強烈,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保障通信暢通的壓力不小。”業內專家表示,這場疫情對各大運營商也是一次考驗。
海南日報記者在采訪三大運營商時,大家都有一樣的感觸,他們表示只要遇到問題,都會排除萬難第一時間調配技術人員前去解決。
據中國電信海南公司統計,配合省教育廳在全省率先免費推出的IPTV“雲課堂”電視版,截至3月1日收看人數累計254萬;與省大數據管理局聯合免費推出的“雲課堂”網絡版,累計開通賬號1.76萬。爲了滿足廣大群衆的高速上網需求,中國電信海南公司還爲電信家庭光纖寬帶用戶免費提速到200M,讓大家盡享“網上沖浪”。
正是有了這一項項新技術、新服務,爲疫情期間人們的正常生活提供了保障,爲我省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支撐。科技改變的不止是我們的生活,還有我們對抗病毒的方式。
(海南日報海口3月6日訊)
總策劃:曹健 陳成智 齊松梅
執行總監:許世立
版式設計:張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