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語言的最佳年齡是0歲到3歲,幼童對語言學習特別敏感,接受能力很強。李顯龍總理昨晚在國慶群衆大會上以華語演講時強調,我國須通過學前教育進一步鞏固雙語政策。他更以自身學習華文的經曆,提醒讓孩子盡早學習母語的重要。
他說,成年人也可以學習語言,但不容易上手。“華語有‘陰陽上去’四聲,你如果年長之後才開始學,可能四聲不分,聽不出其中的差別,更無法准確發音,發音不准,可能會鬧出笑話。
“例如,學生要跟老師請教時,本來要說‘我要問一問老師’,可能會說成‘我要聞一聞老師’,甚至 ‘我要吻一吻老師’,那就肯定不及格了。所以,學習准確的發音必須從小開始。”
總理也舉母親柯玉芝學華文的經驗加以說明。她是在二戰時期,20歲左右開始學華文。雖然她能讀、能聽、能說,卻很少用華語溝通。原因或許是曾有朋友告訴她,她講的華語有英式口音,她覺得有點不好意思,過後就不講華語了。
但總理的父母親很重視孩子的母語學習,在他3歲時將他送到南洋幼稚園,希望他在一個使用華文華語的學習環境成長,打好華文基礎。
然而,那時還沒有漢語拼音,他在學生時代沒機會學標准發音。“所以我的華語帶著南洋腔調,我10多年前,成年之後,才開始注意標准的發音。雖然我是華校生,還是覺得不容易,一直到現在,偶爾還是會走音。”
“從我自己和父母的經驗來看,我們應該盡早學習語文。因此,我們決定通過學前教育,進一步鞏固我們的雙語政策。現在,許多家長都以英語和孩子溝通。母語在家裏用得少,學校和母語教師的角色變得更爲重要,尤其是托兒所和幼兒園。
“由于學前教育對孩子的好處多,也能發揮各種社會功用,政府于是決定增加投資,全面提升學前教育。”五年後,政府在學前教育的開支將比今年(8億4000萬元)增加一倍。
總理強調:“我們希望這些投入有助于提升學前教育的素質,讓政府資助的托兒所和幼兒園,能夠像政府資助的小學、中學一樣優秀,一樣普及。這樣,所有孩子,無論貧富,都有公平競爭、力爭上遊的機會,進而爲社會做出貢獻。”
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陳志銳博士受訪時說,總理在國慶群衆大會提出學語言要盡早開始,是一個重要的啓示,是對家長的呼籲。“許多研究顯示,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所謂三歲定終身,從小讓孩童接觸語言對語文掌握和語音辨別能力有正面的影響。另一個關鍵是,母語也是一個情感的語言,孩子從小從父母、公公婆婆那兒接觸母語,自然會與母語建立情感的聯系。”
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研究顧問蘇啓祯博士指出,幼兒不怕羞,處在積極學習的階段,聽到什麽學什麽,學語言比較容易。家長的任務是多和他講母語。有些父母少和孩子講母語,以爲這樣做孩子的成績就會好。他建議家長,大可信任學校把英語教好,在家裏放心地多和孩子講華語。“在學校學好英語,在家學好華語,就能左右逢源,學好雙語。”
今年的三個課題,可以說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政府加大投資,增加學前教育的學額和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可以讓下一代新加坡人直接受益。
學習母語的最佳時期也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如果能在這個時候強化母語學習,往往事半功倍。我們在這方面,可以在具體的實施層面進一步促進和提高。
——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會長
蔡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