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量聯行區域董事陳鴻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以往每月最多只負責一到兩個集體出售項目,但自從公司去年售出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順福雅苑之後,每個月可同時負責五個項目。
李蕙心 報道
集體出售熱潮推動負責銷售活動的房地産經紀公司水漲船高,生意量增加多達四倍。
集體出售活動近日來成了本地房地産業的新風潮,仲量聯行(JLL)區域董事陳鴻文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以往每月最多只負責一到兩個集體出售項目,但自從公司去年售出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順福雅苑(Shunfu Ville)之後,每個月可同時負責五個項目。
公寓的集體出售委員會一般上會向多家房地産經紀公司發出銷售邀請,從中挑選合適的顧問。
他說,每月平均收到約10份銷售私宅項目邀請,在以往可能不到五份。
據橙易(OrangeTee)投資與咨詢部主管胡明耀觀察,順福雅苑成交後,其他私有化中等入息公寓也相繼求售,但是自從Rio Casa和友諾士雅苑(Eunosville)以高價出售後,各種私宅項目也希望以集體求售套利,這帶旺了經紀公司這方面的生意。
經紀公司費用視項目而定
他說:“經紀公司的費用視不同的私宅項目而定,費用大約是成交價的1%或以下,但只有在交易完成後,經紀公司才能獲得費用。如果交易失敗,就得空手而回。”
雖然商機增加,但這不代表經紀公司會來者不拒,而是會謹慎挑選具有出售潛力的項目。陳鴻文估計,目前有大約60個私宅項目正在籌備集體出售計劃。
他說:“我們收到邀請後,會先了解公寓的規劃和範圍並爲公寓所在的土地估值。我們想知道的是,屋主集體出售的利益是否會比各自出售房子來得高,如有,我們會通知集體出售委員會。如果不適合集體出售,我們不會接受委托。”
集體出售顧問的工作並不簡單,欣樂國際執行董事麥俊榮透露,房地産經紀公司除了要幫助屋主准備競標和交易的文件之外,還要挨家挨戶說服至少八成屋主加入集體出售計劃。若達不到這個數字,出售計劃就會胎死腹中。
若競標活動順利展開,經紀公司還得通知媒體和刊登廣告進行宣傳,甚至聯絡潛在買家向對方推銷。
以往,只有大型經紀公司負責集體出售,如今小規模的經紀公司也在搶攻這塊市場大餅。
在麥俊榮看來,公司的規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司的信譽和相關經驗。他說:“一些公司在收集屋主簽名時可能使用不恰當的手法,導致交易失敗,湯申景花園(Thomson View Condo)就是一個例子,所以委員會必須謹慎選擇信譽良好的公司。”
湯申景花園在2013年原本以5億9000萬元出售,但負責銷售的經紀公司HSR被發現付錢給四名屋主以取得他們出售房子的同意,這筆交易被法院判處無效。HSR在2016年被罰款7萬4000元,而且不得從事集體出售活動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