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危及全球的疫情爆發後,西方人給我們的印象,幾乎是全體在病毒前裸奔,那簡直就是老子有得病的自由一樣。
所以當西方紛紛開始認真抄我們的作業時,我們一面同情,一面也未免有點美感。
看看,全體打臉了吧?
但是有一點我們可能忽略了,媒體往往只發“極端”,不發常識,他們常常把我們帶苞米地裏。
我們要知道,瑞典工業雖然不弱,但口罩和各種防護用品的生産卻很欠缺,而現在,歐洲各國也早已下達了出口禁令。
德國甚至曾兩次攔截瑞士的國外訂單。瑞典和瑞士的醫療資源無疑已面臨枯竭。
可是最重要的還是這一點:
德國專家早就說過,以德國的人力來看,他們對傳染鏈的密切追蹤,只有在感染人數很少的時候才能夠做到。
一旦超過數百,那就意味著對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將以幾何量級增長,而這種巨大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德國是根本做不到的。
幾百並非小數,這還是在沒有毒王的情況下,瑞典現在所面臨的其實正是這種狀況。所以瑞典官方發言人才會說,以前大範圍的檢測太耗費資源,我們沒這個能力了。我們現在只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到重症病人身上。
最近因爲全球多國已進入緊急狀態,而英國卻依然自稱剛剛由遏制階段進入延緩階段,基本沒采取更大的動作,所以我們中有不少人也認爲,英國的這波神操作,代表它成了第二個認慫、投降的國家。但實際上,英國更像是在按既定步驟摩擦。
別人再急,我們也要邁著四方步走,英國人果然很“紳士”。
那麽英國的步驟是什麽呢?
英國從一開始就認定了病毒不可能戰勝,所以他們制定的步驟就是叼著雪茄,捧著咖啡的四步:一遏制,二延緩,三研究,四緩和。
所謂遏制,這其實跟我們的思路差不多,只是力度卻差得很大。他們認爲,遏制過重,一定會引發大面積恐慌,增加感染,造成資源擠兌,所以這就要悄悄地幹活。
以德國爲例,他們那個可隨便溜達到意大利的拜仁州,當初有十幾例確診一出現,當地衛生部門就立刻采取了緊急措施。
嚴肅隔離,積極治療,迅速撲滅,效果還算顯著。
但是當二月份,來自意大利的病例逐漸增多時,他們卻反而不急了。
他們的觀點是,病毒到這時已經無法遏制,那就需要進入第二階段,實行延緩政策。
所謂延緩,這說的又是,病毒既然到了大爆發期,無法阻擋,那我們就要准備打持久戰了。
其表現形式,即是,輕症病人自己在家隔離、處理,不要來麻煩政府,我們鼓勵你疏遠社交,但不會采取特別大的強制措施。
而其核心思路,卻是要讓群衆産生“群體性免疫”。
也就是,“我們需要這些人充分接觸感染它,最後獲得群體免疫,以便徹底阻止該病毒未來更長時間的傳播。”
這如果用英國首相鮑裏斯在發布會上的說法,就是:新冠疫情是“一代人中最嚴重的公共健康危機”,“我必須對英國公衆說實話,更多的家庭將在這場危機中失去親人。”
他們沒能力打大戰嘛,這就像他們說不用戴口罩一樣,其實背後大部分原因,是口罩嚴重不足,只能先緊著患者與醫護人員用。
但這又有另一個方面,病毒的確是殺不死的,疫苗和特效藥的確沒有,而病毒和人體又確實有這個特性,所以你也不能說他沒有道理。
可是這是要感染多少人才能産生所謂的群體免疫呢?
鮑裏斯早在英國確診病例剛超過五十的時候就說了,疫情到了高峰期,英國可能有多達五分之一的勞動力因病停工——你看他們有多“重視”。
而英國首席醫療官克裏斯惠蒂則明確表示,最壞的情況下,英國可能有80%的人感染,但實際數字會低一些。
他們實際上從本月12日起,也不再對疑似病例進行檢測了,這個抗疫方案他們是承認的。最保守的估計大概是60%左右。
那麽英國一共有多少人?大約6650萬左右。
那麽理論上,這意味著英國將要有多少人感染,多少人死亡?
首先大約要4000萬人感染,然後按照目前較低的死亡率4%計算的話,那英國要達到這一自然免疫效果,可能就要犧牲大約160萬人。
(據說可接受的是五十萬人)
乖乖,夠瘋狂吧?要真是這個數據的話那可真是嚇人,估計鮑爺他們也不用幹了。
(法國人的說法)
研究和緩和,這基本是疫苗加免疫加病毒放過人類的意思,就不必多說了,實際上它怎麽也不會老賴著不走,這地球人都知道的。
如果某某還在,說不定會說西方偷了他的“以時間換空間”。
這裏最有趣的卻是,西方人的這種思路的確很容易讓人産生一個特殊比較。
我們是天混沌,就用斧子劈開;天破了,就煉石來補;太陽多了,就射掉幾個;淹死了,就銜木填海;得病了,就自己嘗藥;出門遇到大山,就子子孫孫無窮匮也,搬走;發大水,就三過家門而不入,去治……而老外們,則動不動就爬上方舟開溜。
我們總之是要戰勝,他們總之是要“無爲”,真不知道老子是不是西方派來的,《流浪地球》是不是寫他們的。
只不過,這事似乎也不能全持以批評態度。
相比之下,意大利是跟進我們最緊的,但是意大利怎樣了呢?它的疫情爆發也最厲害,現在都弄到醫療系統崩潰。
爲什麽它行動最早最快,卻偏偏情況最爲嚴重?
因此我要鬥膽說一句,抄作業其實也得看自己的體量、體質,學霸並不是那麽好當的。國情不同,或許采取的手段也該有所不同。
畢竟韓國辦法也是辦法,他們也取得了不俗的戰績。不管不顧隨便娛樂聚會固然不好,等待自然免疫更是犯罪,但一窩蜂地都往醫院裏擠,也不見得就是好事。總而言之,大家未必非全抄中國,卻也不能放羊了事。
爲免誤解,重要的話還要重申,這當然不是說中國的辦法不好,而是中國有令行禁止的能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條件,其他國家並不易效仿。他們光那種挺著頭非要自由,甚至你不要幹什麽他偏要幹什麽的國民性格就傷不起。
而且英國一共才有重症監護ICU病床4000余張,這還大約五分之四已被占用。他們就是沒這思路,最終恐怕也只能有所選擇走。提前明確,如果還能積極一點不那麽放羊的話,倒可能還是好事。
英國或者說整個西方,盡管振振有詞,並非全不作爲,有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但目前看來,英劇《是,大臣》裏的這種嫌疑,也還是洗脫不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