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把我們第一個12年建立的所有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純粹的技術公司。”2017年初,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這樣定義京東在零售基礎設施上的叠代路線。
過去三年來,京東集團基于5G網絡、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基礎上構築的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正在成爲像水電氣一樣的新一代基礎設施,而在年初的這場疫情考驗之下,京東在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不斷發揮優勢。
根據疫情期間的一份統計,在1月20日至2月28日期間,京東累計向社會供應米面雜糧及生鮮産品2.2億件,總重量超29萬噸;通過全國各地救援物資特別通道,京東物流累計承運了約5000萬件、總重量超過1.5萬噸的醫療應急物資。
修煉數字化供應鏈內功
2月6日,在武漢青山區吉林街上,一輛京東物流的配送機器人靈巧的躲避著車輛和行人,沿著街道一路駛向武漢第九醫院。
武漢第九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定點醫院,距離醫院最近的京東物流武漢仁和配送站只有600米遠,這個站點幾乎支撐起了第九醫院醫療物資的配送工作,爲了保障一線醫護人員的醫療和生活物資的供應,這個站點的配送工作在疫情期間一刻沒有暫停過。
爲了更好地減少人際間的接觸,京東物流從各地抽調配送機器人馳援武漢,京東物流X事業部的工程師也同步奔赴武漢,爲智能配送機器人進行地圖勘測。
“疫情結束前,第九醫院的配送全由機器人完成。”仁和配送可以利用配送機器人實現每天多頻次的往返,盡量減少醫療物資的配送時間。
在武漢之外,長沙、貴陽、呼和浩特的智能配送站,也在持續通過配送機器人爲周邊社區服務。
“早年間我們去谷歌集團總部參觀學習,谷歌已經在內部進行無人駕駛的實驗,感覺距離現實十分遙遠。” 當中國社會科學評價院院長荊林波在新聞上看到京東的無人車行駛在武漢街頭時,感慨變化之快。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物流配送提出無接觸操作的要求,京東充分發揮了智能技術與多元生態的優勢,通過社區配送Mini站等多元無接觸快遞服務,全面滿足了消費者在特殊時期全場景、多樣化的需求。“試想,如果實業界沒有提前研發與投入,那麽,我們是無法在今天享受到智能技術的碩果的。”
就在武漢爆發疫情之前,2019年第四季度,京東位于武漢附近的“亞洲一號”超大型分揀中心開始投入使用,這個分揀中心每天能夠處理100萬單的訂單,可以滿足整個華中地區的需求。而類似的“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截至2019年底京東集團已經擁有25座,遍布在全國17個城市,形成了亞洲最大規模的智能倉庫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