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又成箭靶子?再遭美國司法部調查。
此次針對中興的調查是一件全新的獨立案件,但美國紐約南區的檢察官辦公室發言人對此表示拒絕評論。
而中興則對外回應稱:中興一直致力于履行自己的法律和合規義務,而公司領導團隊的首要任務,是帶領中興成爲全球市場上值得信賴和可靠的業務合作夥伴,除此之外,中興不宜發表任何評論。
其實,事情是很明確的,這個事情的本身不在于中興幹了什麽,關鍵點在于有人想搞點事,而中興很不幸成爲了這個身不由己的“砝碼”。
而根源則還是那個問題,中國企業“大而不強”的階段性問題依然存在,“大”意味著我們企業借助全球化的力量已經實現了體量的增長和面上的覆蓋,如中興在全球通信設備市場上的份額超過10%,而“不強”則體現在我們在關鍵技術、關鍵部件上的缺失,更多的是工程上的組裝和生産制造,對産業鏈的關鍵環節掌控力太弱,受制于人,很難真正強大起來。
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中興就是中國科技産業臥薪嘗膽的那顆“膽”,時不時讓大家感受一下苦澀,在得意忘形之際,能夠清醒地認知到自己的不足和短板。
中興並非不努力
中興是否在芯片研發能力上真的很差勁?其實未必。因爲在24年前,中興就開始了芯片研發之路。
1996年,中興成立IC設計部,最初主要專注有線芯片的設計和開發工作。
2003年,中興在IC設計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興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興微電子”),中興微電子以通信技術爲核心,致力于成爲全球領先的綜合芯片供應商。
2005年,中興微電子成功研制並量産了自己的首款WCDMA基帶處理套片,打破國外芯片的技術壟斷,保證了中興3G産品的發貨需求。
此後中興微電子在TD終端/系統芯片、高端核心路由器芯片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芯片研發能力突飛猛進,具備了很強的競爭力。
股價兩年翻5倍
我想很多人都不會忘記,2018年4月,因違反所謂“制裁禁令”,中興通訊其主要經營活動已無法進行。
事件發生之後,中興股價出現斷崖式下跌,曾在2018年中旬跌至11.85元/股,市值也相應縮水,跌至507.31億元。雖然在繳納罰金及保證金後,中興通訊與美方達成解除禁令協議,但2018年業績還是出現大幅下滑。
但是,經過短短兩年時間,中興通訊經營活動不但恢複了,股價更是翻了近5倍,根據股價實時顯示,近期,中興通訊股價最高時曾達到56.7元/股,市值也沖上了2540.09億元,與被制裁之前市值相比翻了一番。
一,中興通訊手裏沒有核心元器件
當時,中興的一位高管在接受采訪時指出,中興的核心産品,從手機到基站,從交換機到路由器,對美國芯片依賴很強。這意味著,中興用完了目前的存貨,很快將面臨無米下鍋的危機。別說七年,一年都扛不住。
這番話暴露了此前中國半導體産業的狀況,盡管政府扶持芯片産業多年,但中國在芯片自給率上,尤其是高端芯片上,並沒有特別大的突破,高端芯片90%以上依賴進口。
資本市場跟人類一樣,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沒有雪中送炭。
從一度跌落谷底,到如今順利逆襲,中興一直腳踏實地,始終把研發放在首位,可謂是悶聲不響搞大事,如今成果漸現,中興成爲了5G領域的前沿廠商。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沒有這樣慘痛的代價,也許至今,國內企業還沒有意識到自研芯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