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29年(明朝崇祯二年),後金主皇太極率領10萬大軍越過薊州往西,繞道蒙古,直逼京城。明朝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立刻率領軍隊進京勤王,成功擊退了後進軍的進攻,解除了明朝京師的危機。
但是朝中很多大臣紛紛上書,質疑袁崇煥與後金有勾結,故意放後金軍逼近北京城。加上之前袁崇煥擅自處死明朝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毛文龍,諸多事件聯系在一起,崇祯帝也開始懷疑袁崇煥和後金有染,于是下令革去袁崇煥所有職務,並且逮捕入獄。
明朝崇祯三年八月(公元1630年),袁崇煥在北京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放三千裏,所有家産充公。袁崇煥死後,他的一名姓佘的部下,也是袁崇煥的老鄉,冒著生命危險,連夜把袁崇煥的頭顱拿走並且埋在自己的後院裏(現在北京廣渠門內東花市斜街52號院)。
這位姓佘的義士臨終前對後代留下3條遺言:1、他死後埋在袁崇煥墓的一側,這樣可以與袁崇煥同眠。2、袁崇煥一生無後,佘家後代要堅持爲袁崇煥守墓,不得回到廣東老家。3、佘家後人可以讀書,但是絕不能做官。
經過300多年的傳承,如今佘家人的後人佘幼芝,成了第17代守墓人。如今佘幼芝已經76歲了,她兒子早年不幸去世,兒子骨灰埋在廣東袁崇煥故鄉的衣冠冢邊上,而如今佘幼芝是守護袁崇煥墓的最後一個家族成員。
佘幼芝說,袁崇煥身上體現出的是一個忠字,精忠報國,而佘家人身上體現出的是一個義字,佘家人爲其守墓,就是爲了把中國人的民族精神和忠義精神傳承下去,傳給子孫後代,讓更多的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