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芳 報道
棕油生産的過程可能破壞大自然,造成煙霾等環境問題。一項調查顯示,本地有三分之二的公司不願公開産品中棕油的來源,在願意公開來源的公司中,也有超過一半因價錢較高而不向擁有可持續認證的生産商購買棕油。
本地和馬來西亞使用的棕油約九成産自印度尼西亞和馬國,而這兩個國家的棕油生産商中,有不少未獲得可持續認證。
這類未獲認證的生産商在生産棕油的過程中可能以放火燒芭的方式清除種植地,引發林火和跨境煙霾問題。
受調查公司
三分二拒透露棕油來源
世界自然基金會因此在今年4月至6月間,首次針對本地主要食品和超級市場公司展開調查,以進一步了解這些公司的棕油來源。
基金會昨天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本地公司的棕油來源並不透明。基金會對27家公司發出調查邀請,結果三分之二不願透露他們産品的棕油來源。相比之下,基金會早前在歐美等地進行的國際調查中,有多達八成的受訪公司願意公布。
願意公布棕油來源的10家本地公司中,也有六家公司所使用的棕油完全來自未獲可持續認證的生産商。
全球85%棕油來自本區域
世界自然基金會新加坡總裁陳玉玲指出:“本區域生産全球多達85%的棕油,而新加坡就位于本區域的中心。本地品牌必須起領頭作用,對所使用的棕油來源負起責任,並采取行動確保棕油來源的可持續性。”
受訪公司以價格昂貴爲由,選擇不向獲可持續認證的生産商購買棕油。但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獲可持續認證的棕油每公升的價格只比未獲認證的棕油高出一分錢左右。
此外,不少受訪公司也認爲顧客並不重視棕油的可持續性。
在此次調查中表現最好的兩家公司是管理雄雞標(Ayam Brand)的Denis Asia Pacific和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他們使用的棕油中,分別有50%至75%,以及75%自100%來自獲可持續認證的生産商。
雄雞標新加坡董事經理張德隆說,要進入歐美和澳大利亞市場的食品,必須使用獲可持續認證的棕油,因此公司這麽做,對開拓新商機很有幫助。
爲加強本地公司保護環境的意識,世界自然基金會也發起宣導活動,讓公衆通過palmoil.sg網站向本地公司發出電郵,促請他們向獲可持續認證的生産商購買棕油。截至昨晚,該網站顯示公衆已發出超過近1萬封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