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總優兒學府幼樂園明年起將在新啓用的裕廊西大型托兒所展開一項針對幼兒雙語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研究,借此提升學前雙語教育的素質,從小培養幼童的跨文化意識。
這項爲期四至五年的研究,由職總優兒學府同香港中文大學兒童雙語研究中心合作進行。這相信是本地以學前兒童爲對象、最大規模的雙語學習和認知能力調查。
研究將通過本地幼童的語言習得(language acquisition)、使用率及語碼轉換等,探討雙語學習對他們社會認知能力發展的影響,同時也了解科技教學對促進語言和社交能力的效果。
100至150名裕廊西幼樂園大型托兒所的幼兒,及他們的家長將參與首兩年的研究。研究團隊接下來會在同個中心招募更多研究對象。
研究首年將對100名三歲至四歲的孩童進行一系列測試,了解他們的英文華文口語能力和綜合認知能力。
第二年的研究則專注探討家庭和學校語言環境如何影響孩童雙語的掌握。研究員將針對50名五歲至六歲的孩童及他們的家長,分別要求他們敘述故事,以進行錄音和分析。
領導上述研究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兒童雙語研究中心主任葉彩燕教授。該中心是亞洲首個探討雙語和多語現象的研究單位。
葉彩燕說,近年不少西方國家就幼童雙語學習和認知能力發展進行研究,並提出“雙語優勢”的說法,指孩子接觸雙語或多語環境,常在不同語言之間進行轉換,在創意、思維靈活度,以及執行功能等認知能力方面,比單語環境的孩童占優勢。
本地研究單位近年也有類似雙語研究,但一般較注重語言習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系前年完成一項針對72名嬰兒的研究發現,英華雙語環境下成長的嬰兒,不僅能辨識兩種語言,對華語四聲變化也較敏感,顯示他們對語言規則的掌握比單語環境嬰兒來得快。
職總優兒學府母語課程策劃總監林美蓮博士說,近年本地有越來越多在家講英語的家庭,母語的使用越來越少。“希望這項研究的成果能加強我們的課程質量,同時也希望爲家長提供加強孩子雙語學習的建議,例如日常生活中增加母語使用率,或加強某些詞彙的運用等。”
“研究除了讓職總優兒學府幼樂園的孩童受益,我們日後也希望同其他學前教育工作者分享研究成果。”
今年展開幼童種族身份認同研究
裕廊西的幼樂園今年還會展開另一項針對幼童種族身份認同的研究。這項由南洋理工大學心理學兒童認知實驗室主任助理教授司徒佩佩主導的研究,去年在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的研究津貼計劃下獲頒研究資金。研究將通過遊戲等,測試孩童對不同種族是否存有偏見,研究團隊希望兩三年內爲學前孩童設計一套促進種族宗教包容的教學配套。
今年2月已投入運作的裕廊西幼樂園大型托兒所,可容納319名兩個月大至六歲的孩童。職總優兒學府希望三至五年內將它打造成一所雙語和跨文化學習的卓越中心,因此在空間設計上特別投入心思,托兒所內的雙語和跨文化學習室就展現多元種族和語言特色的教材和學習角落。
總理公署部長、職總秘書長陳振聲昨天爲該托兒所主持開幕儀式後受訪時說,孩童從小打好雙語基礎,對以後長遠發展有益處。“每個孩子學習方式和潛能都不一樣,我們會開拓更多教材和教學法幫助他們實現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