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市
新年伊始,大家都很忙,總結應該盡量簡明扼要,縮短大家的閱讀時間。
一年前的2019年1月1日我給大家做過一場直播,對股市、黃金、房産、原油、比特幣等都做了預測,我們來回溯一下。
其中主要推薦的股市和黃金,具體說是滬深300指數和黃金ETF的組合,2019年表現如何呢?滬深300指數2019年的回報是35%,黃金的回報是18%。不知道有多少同學跑贏了這個組合。
對2019年房地産的判斷是,其中我提到了,雖然經濟並不是很景氣,但放松限購的壓力巨大,也就是說政府很難再用各種政策去刺激大家去買房子,房價並不樂觀。現在看這個預測大體上也是對的,除了少部分城市,北京等大城市房價明顯停滯。
對于比特幣的預測,當時直接比較大膽的提出,整個市場依然處在自2萬美元開始的大調整當中,但3200應該是底部,未來階段性看到5000上方,要知道當時是1月1號,比特幣價格只有3600美元,剛剛經曆從7000美元上方跌至3200美元附近的大跌,市場已經非常悲觀,沒有人敢輕易說底部已到。
對于原油的判斷是很難出現大牛市,價格在50美元內波動的概率較大,這個應該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判斷失誤。不過當時的背景是,我做直播的時候,原油價格已經是在60美元上方,大部分投資者對油價非常樂觀,我認爲不能過于樂觀,需要冷靜,給大家潑潑涼水,歐佩克一直用維持減産的方式支撐油價,目前油價依然在60美元,相當于又回到了2019年年初的價格,一年的漲幅爲零。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回去聽一下我2019年1月1日的直播,來做個驗證,不過時間有點長,接近兩小時,講了很多分析邏輯和信息點,本身也是值得再聽的。
那麽我們回到今年。
2020年大家應該關注什麽呢?我覺得如果僅僅是從經濟發展和投資的角度,其中重點依然是中美兩國。印度被歐美投資者捧爲新的增長極,結果GDP增速從8.5%,一下子掉到了5%。
歐盟依然是重要的經濟體,但增長乏力,投資是要追逐增長和潛在空間的,存量是沒有多大關注點的。投資無非兩點,要麽有潛力,要麽被低估,歐盟諸多資産並沒有被低估,同時缺乏增長潛力。
日本有一些垂直性的機會,但如果不是專業的投資者,很難找得到、抓得住;英國也是有一些機會的,因爲英國觸動地緣政治,抓取全球關注度的能力還是很強的,當年被迫放棄殖民地的時候,英國就制定了文化立國戰略,要以英王和英語爲紐帶,來維持大英帝國的影響力,所以英國還是值得關注的,但關注點可以縮小到英鎊這個標的上,其跟中美兩國市場的機會還是不可同日而語。最近聽說李嘉誠又回來了,在中國大陸開始購買一些項目。
其他新興市場不能太認真,新興市場一方面取決于美國的進口,另一方面取決于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從這兩個角度來說,都很難出現更大的規模性增長。美國在尋求出口,而不是擴大進口,而中國對原材料的需求增長並不明顯,各領域去産能還在持續。
新興市場的機會,很大的可能會出現在地緣政治,或美元流動性問題引發的階段性波動中,如果你不是國際對沖基金,對國際地緣政治和美元周期性危機理解不夠深入,恐怕也很難有很好的方法和機會。
所以只建議投資者從中國和美國市場找機會,原因很簡單,作爲兩個超大規模的經濟體,一個要保持領先優勢,一個急著縮小差距,兩個都存在很強的危機感,可以說較上勁了,潛力也就很容易再次被逼出來,而其他選手只能遠遠的看著,就談不上什麽你追我趕了。
作爲中國的很多投資者,大部分時間是看不清自己市場問題的,從而失去了很多機會。如果你僅僅是從全球一些媒體上的感受來看,似乎中國的經濟即將崩潰。我這裏不是爲中國喊冤,西方那種瞄准個人痛點的宣傳方式,對于大部分民衆來說都是沒有抵抗力的。而作爲單純的投資者,需要看清一個最基本的事實,哪些東西是可以當飯吃的,哪些是騙小孩子的把戲。
中國2019年的出境遊人數,將可能超過1.6億人次,如果中國真那麽不堪,這些人出去還會回來嗎?中國還會放這麽多人出去嗎?2018年留學生回國人數超過50萬,增長了超過8%,改革開放至今留學生回國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接近85%。那好了,如果能隨便出國的人,接受了良好教育的人,最後還是願意回到國內,說明這些人照樣會在國內工作、生活、消費,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認知。
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或許大家能明白我是在說什麽。2016年上海迪士尼開門營業,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接待了超過1100萬的遊客;2018年美國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出資100億美元在廣東建設大型獨資石化項目;2018年特斯拉上海建廠,將成爲特斯拉全球最大的生産線;2018年大陸首家Costco在上海開業;2019年好萊塢環球影城在北京開工建設,建成後將成爲全球最大的環球影城;2019年,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宣布獲准開業。
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企業,比如迪士尼和環球影城,這是美國文化輸(能變成錢的)出的最大項目;埃克森美孚、特斯拉等,代表的是美國最具競爭力的工業以及最先進的科技制造業;Costco這類代表的是美國最成功的商業模式,巴菲特的搭檔芒格說,他到死都不會賣Costco;至于摩根大通證券等金融服務企業,則代表的是美國最具實力和政治影響力財團。
中美之間的競爭,如果不去深入思考,你可能會被膚淺的社交媒體帶入認知深淵,從而荒廢本應該在投資市場大有可爲的曆史時光。
另一個重要數據是,按照中國官方剛剛發布的數據,2019年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首次突破40萬億元人民幣(約合5.72萬億美元),達到41.1萬億元。這是個什麽概念呢,很大的可能是會超越美國,2018年中國只差了美國2800億美元,按照2019年中國的增速,追平或超越美國的概率極大。就算2019年沒有超越,幾乎可以肯定地說,202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如果你不關注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購買力評價算已經是第一大經濟體了),但你還要說你是一個比較職業的投資者,對投資很有研究,對經濟問題有獨到的見解,那你一定是在逗我。
中國和美國市場的投資機會,就是全球性機會,是承載全球主要資金和流動性的資産池,可以說中美兩國市場就能決定全球大部分投資品種的走勢,對于散戶來說,只要很好的判斷中美經濟的大趨勢,參與其中,就會被趨勢推著走,事半功倍。
目前看,全球市場,確定性最強的市場,反而是美國和中國大陸。美國看上去各種貿易紛爭,但目的明確,就連遏制中國戰略,也都毫不隱瞞,從第一步就能看到第二步、第三步。中國大陸的政策延續性更明顯,抗幹擾能力很強,不會像印度、俄羅斯、土耳其、韓國等經濟體,需要用各種方式來轉嫁國內問題,從而在政治外交層面出現不穩定性。也就是說,對于投資者來說,中美兩國的問題,反而是更容易做預測的。
那新的問題也就來了,中國和美國之間,除了機會,就沒有挑戰嗎?
地球雖然很大,但從來容不下猜忌、質疑、焦慮、恐懼、挑釁和報複等等,最近兩次守業大國跟新興大國之間的較量,是一百年前的英國和美國,以及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美國和日本。
如果按照彙率計算,美國的GDP早在1894年就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爲了第一大經濟體,但美國當時的政治外交等影響力,依然遠低于英國,由于擔心英國的猜忌和打壓,在整個19世紀八十年代至20世紀初,美國的企業在進行對外擴張時,都非常謹慎。美國在政治上也是孤立主義,不輕易參與歐洲事務,擔心激怒英國。
我這裏只舉一個例子,比如在經濟方面超過英國之後,美國企業開始在全球擴張,英國當時有三個海運公司,被來自美國的摩根財團收購,英國國內一片嘩然,認爲美國人來者不善,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等等,英國作爲長期的海上霸主,海上運輸第一強國,是很難接受被美國取代的現實,英國海上運輸企業一旦被美國人給收購了,這不意味著大英帝國的衰落嗎?
爲了讓英國政府同意自己對英國公司的收購,摩根想了很多辦法,還親自出面去遊說英國政治集團,包括英國國王。爲了避免刺激英國人,摩根還把新組建的公司命運爲國際商業航運公司,而不是美國商業航運公司。
後來大家應該看到了,美國大部分對外的公司,都取名爲環球、國際等等,很少直接打上美國二字,這其實主要還是源于當時忌憚英國人,擔心英國人會打壓所致。後來也是爲了全球更多的國家接受美國的主導,包括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等,本質上是美國主導,但都冠以全球、世界和國際之名。
當然,在經曆了一戰、二戰之後,英國再也無法遏制美國的崛起,從而迅速改變了整個戰略,那就是跟美國死心塌地的結盟。
二戰後日本的崛起,也遭遇了美國的打壓,其他的我就不詳細說了,因爲這裏面案例非常多,大家可以去看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是如何進行美國資産收購,以及美國人是如何反擊日本的。我這裏只說一點,日本後來實在是被美國整怕了,主動提出了失去的二十年,其實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是自己主動提出來的,意思是我們已經沒有能力挑戰美國了,讓美國放心。其實日本在這二十年裏完成了經濟的轉型,如果不是中國的崛起,依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然而,此時的中國,會像日本一樣對美國主動低頭嗎?會主動唱衰嗎?會像當年美國在面對英國時,給英國留足面子,講究策略的進行對美國全球商業的軟性並購嗎?美國會用正常的眼光來看中國嗎?我感覺很難,這就是未來機會當中的風險所在。
要知道當年美國經濟超越英國,其實是二戰之後大家才統計出來的,也就是說,打完二戰之後,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英美兩國才開始有了GDP的統計標准,才知道通過鋼鐵産量等統計,美國早在1894年就已經超越英國了。
也就是說,在接近50年的時間裏,世界第一是不知道世界第二已經超過了自己,那大家想想,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英國還是在想辦法遏制美國的崛起。那現在,有了完整的數據統計,美國每時每刻都在關注中國的經濟、消費、金融、軍事、制造業等等的遞增數據,這對于美國人造成的五味雜陳,是會帶來一系列戰略改變的。
2020年,中美之間的問題,依然是世界經濟和投資市場的主要問題,我們要從多個方面,以及多重維度,來理解中美博弈,這裏面需要太多的知識和智慧,以及超前的預知能力。
文/肖磊
更多獨家分析,請關注肖磊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