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些情況被辟謠,有些情況被強調只發生在個別地方,但越來越多的信息表明,在歐美一些疫情如同大火肆虐的地區,醫療機構不得不篩選病人,掌握了哪些人更值得搶救的“生殺大權”。
烏克蘭衛生部長葉梅茨簡直可以上國際新聞的“熱搜”,3月23日,64歲的他接受電視台采訪,其放棄65歲以上老人的表態引起軒然大波:“我們都知道烏克蘭 65 歲以上的人口數量。……我一直在強調,防疫撥款要投入到那些年輕有生機的人口上,而不是對那些‘死屍’撥款。”(但願是語言差異,說的不是“屍體”而是稍微溫和一點的“行將就木”)
人類的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道精神的發展史,尤其到了現代文明階段,弱勢人群的權利得到更多保障。但是,在極端情況下,人類不得不退回到早前文明的一些生存法則。誰能料到,我們突然就遭遇了這極端的一刻。
歸根結底,人是自然界的生物,還是要遵從最基本的法則——保護和延續物種,在漫長的蠻荒年代,人類沒有足夠的精力供奉生産力低下的老人,只能優先保護下一代,他們才是未來。這個大原則,今天看來殘酷,但它也是非如此不可的選擇。
對于危難時刻的艱難抉擇,有些國家是未雨綢缪的,比如在美國,基本上每家醫院都有一個倫理委員會,最終決定該醫院面對資源短缺的時候做出什麽選擇。而這些委員會的總體目標,一般都是挽救更多生命,這也意味著他們要對病人進行篩選。根據紐約州在2015年發布的“呼吸機分配指南”,患者年紀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爲影響最終決定的因素。
當然,在當下的危難中,哪怕“放棄”老人的理由有情可原,也需要文化傳統和民衆意願做基礎。據報道,在意大利,哪怕不是新冠疫情這樣的危機,很多患病的老人也習慣于留在家中,他們更在意活得有沒有尊重,而不是強求生命的長度。這樣的選擇也包含了宗教因素,因此,不僅意大利,很多國家的老人都抱有類似的生死觀。
中國援助意大利的首批專家組組長梁宗安在接受“上觀新聞”采訪時也提到,在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地區,因爲宗教原因,許多老人不願去醫院接受搶救,而當地老齡化也非常嚴重,在該大區的帕維亞省,新冠死亡病例數甚至是ICU救治病例的兩倍。
在意大利,有一項與醫生同等危險的職業,就是神職人員,他們是救贖靈魂的逆行者,也是高危易感人群,目前已有至少50位神父死于新冠病毒。
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意大利疫情最緊急的倫巴第大區貝加莫市,民衆站在陽台上,以掌聲爲一位神父舉行特殊的送別儀式。這名神父叫貝拉德利,今年72歲。他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後,堂區的信徒爲他集資購置了一台呼吸機,但是,這位神父卻把搶救的機會讓給了年輕人,主動放棄了更積極的求生機會,不治身亡。
這個世界上顯然不是只有一種人道主義,對于那些出讓了求生機會的歐洲老人而言,他們身上,看得到一種高貴之極的人道之光。
在中國這種長者爲尊的社會,假如在疫情危急的時刻真的面臨一個選擇——要不要在搶救中有所選擇?年齡肯定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重要參照系。比起其他國家,我們無疑要承受的痛苦絕對要多得多,但誰又能肯定地說,社會道義永遠會高于生存法則?
只能祈禱人類能和諧共生,並且更好地守護真相,守護善意,尊重科學,最大程度上避免危機,不把自己推到這種極端殘酷的選擇之中。
yua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