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發布2019年度財報。數據顯示京東集團全年淨收入576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這是京東上市10年來首次年度盈利,而背後的京東物流功不可沒。
從“燒錢”到“賺錢”
京東物流因投入大、成效慢,自建成物流體系之時,已持續虧損12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在內部披露,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23億。2019年初,更是因宣布取消快遞員底薪而引發巨大爭議。
從財報中可以看到,整個2019年京東集團實現淨服務收入662億元,同比增長44.1%。在全年的淨服務收入中,來自于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達到235億元,占比大幅增長至35.5%,這個收入增長趨勢非常驚人。
可喜的並不僅僅是營收增長,京東物流目前維持住的盈虧平衡,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在2019年之前,京東物流處于長期虧損之中。2009到2016年,京東累計虧損高達100多億元,其中京東物流作出的貢獻非常突出。
在電商平台和第三方物流繁榮共生的當時,京東物流顯得格格不入。因爲其投入巨大,僅一年,京東的第一輪融資就被花完,還不幸的趕上了金融危機。
劉強東曾用“一夜白頭”來形成當初那段辛酸往事。因爲他若在一周內拿不到第二輪融資,京東就只能倒閉。在借了幾筆過橋貸款之後,京東拿到了2100萬美元的第二輪融資。而有錢之後,他繼續把錢都用在了物流平台和服務技術上,導致京東連年虧損。
這些措施確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二季度由于倉庫和人員利用率提升,京東物流的效率得到優化,物流費用率同比降低0.6%至6.1%,達到京東上市之後的最低水平。這直接導致京東物流毛利率得到改進,實現經調整淨盈利。因此劉強東得以底氣十足的在2019Q2財報電話會議上宣布,京東物流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如今,京東物流不僅實現盈利,還即將在2020年上市,市場估值高達140億美元。可以說,當電商平台以爲自營物流作護城河的時代已經過去的時候,京東物流用實際行動“翻身”了。
疫情期間,凸顯優勢
在社會被疫情“速凍”時,物流成爲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基礎設施。迎“疫”而上,京東物流緊急成立了疫情物資專項行動小組,開始高速有序運轉,成爲抗擊疫情的生力軍。
有分析師指出,京東在疫情期間表現出獨特的用戶體驗和物流效率,贏得了消費者口碑,並促使更多商戶使用其物流服務,未來對于長期投資者而言,京東將變得更有價值。“在我們看來,京東一季度的強勁預期,使得它成爲疫情期間表現最好的電商平台。”
京東首席財務官黃宣德表示,京東的收入來源結構已隨疫情發生變化,其活躍用戶數在最近幾周的增速快于去年同期,也意味著其新增用戶數有望再創新高。
有管理層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淨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至少10%以上,將是去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速的一半以上。
京東物流,危機並存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此次疫情爆發是“催命符”,但對于京東,尤其是京東物流來說,則加強了用戶的認可度。很多用戶表示:疫情期間,很多物流都不送貨,只有京東“隔天”就送到。而在疫情之後,或許也能確立更多優勢。但是這個優勢究竟有多大,又有多牢固,可能並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