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遊荊江南岸,跨嶽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嶽陽市城陵矶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裏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裏(一說2740平方公裏);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裏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裏)。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裏。湖盆周長爲803.2公裏,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爲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曆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嶽陽樓爲代表的曆史勝迹是重要的旅遊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産和養殖基地。
截至2018年共平退堤垸333處、搬遷55.8萬人,洞庭湖調蓄面積比1978年擴大了779平方公裏。
呼倫湖
呼倫湖又名呼倫池、達赉湖、達赉諾爾,與貝爾湖互爲姊妹湖。蒙古語意爲“海一樣的湖”。 曆史曾稱大澤、俱輪泊、闊連海子、虎圖澤、玄寞池、庫楞湖等。是北方衆多遊牧民族的主要發祥地,東胡、匈奴、鮮卑、室韋、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呼倫湖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紮赉諾爾區之間,呈不規則斜長方形,長軸爲西南至東北方向,湖長93公裏,最大寬度41公裏,平均寬32公裏,湖周長447公裏,面積2339平方公裏, 最大水深爲8米,平均水深爲5.7米,蓄水量138.5億立方米。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中國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亞洲中部幹旱地區最大淡水湖, 爲構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
呼倫湖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腎”之稱, 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具有特殊地位,對維系呼倫貝爾大草原生物多樣性和豐富動植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呼倫湖及其周邊水系于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2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
南四湖
南四湖,是微山湖、昭陽湖、獨山湖、南陽湖等四個相連湖的總稱,但由于微山湖面積比其它三湖較大,習慣上統稱微山湖,位于山東省南部微山縣。全湖面積1266平方公裏。1953年設置山東省微山縣管轄全部湖區水域。是華北第一大湖,也是中國大型淡水湖泊之一。該湖屬淺水富營養型源泊,自然資源豐富,盛産魚、蝦、葦、蓮等多種水生動植物,是山東省最重要的淡水魚業基地。沿湖工農業發達,工業以煤炭、電力爲主;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糧油經濟作物爲主,是魯西南的魚米之鄉。
高郵湖
高郵湖,古名樊良湖,又名新開湖。屬淮河流域,淮河入江水道穿湖,終達長江。跨江蘇省高郵市、寶應縣、金湖縣與安徽省天長市,水域總面積爲760.67平方公裏(平水面積),僅次于太湖,洪澤湖,爲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一般水位5.55米深。屬迹窪地型湖泊,水面寬廣,環境優美,物産豐富。高郵湖大閘蟹、高郵湖龍蝦是著名的品種之一,魚蝦的産量也很大。高郵湖是天長水路唯一的入江通道。在,龜、蝦、蟹等水産品豐富,亦以産鴨著名。
羊卓雍錯
羊卓雍措,有的人簡稱羊湖(並非藏北的羊湖),藏語意爲“碧玉湖”,是西藏三大聖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語中又被稱爲“上面的珊瑚湖”。
主要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縣,中段在浪卡子縣與貢嘎縣之間,拉薩西南約70公裏處,與納木錯、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是喜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內陸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絕藏南。羊卓雍措面積675km²,湖面海拔4,441米。從拉薩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崗巴拉山口。2012年6月有報道稱將建觀光項目,山南市已責成浪卡子縣立即停止該項目。其湖面平靜,一片翠藍,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藍寶石 。
注意:羊湖與羊卓雍措有區別,搜索羊湖就進入羊卓雍措。其實,羊湖在西藏地圖上標明的只有阿裏地區北部靠近新疆的羊湖,有羊湖盆地。有的人簡稱羊卓雍措爲羊湖,並非官方稱呼,不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