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元旦下午5點,在東京豐島區的東池袋中央公園,爲低收入者以及流浪者提供支援的活動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筆者看到,在衣物、鞋子、日用品的贈送攤位前,很多人排起了長隊,他們大都帶著口罩,幾乎是男性,只有一兩位女性,中老年人居多。這是公益團體NPO法人TENOHASI組織的活動,爲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日用品以及醫療服務,現場還有針灸小屋,人們可以在這兒接受免費治療。在生活問題咨詢攤位前,有多人站著寫問卷調查,排隊等待。有現場工作人員告訴我:“工作人員都是志願者,爲讓生活困難的人也能過個好年,今天爲他們免費提供衣服鞋子,等下還要做飯呢,讓大家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類似的志願者活動2019年12月30日已在東池袋中央公園舉辦過一次,因爲需求較多,1月3日、5日還將繼續進行。NPO法人TENOHASI已經成立20年,由志願者運營,專爲流浪者以及低收入生活困難者提供幫助。該團體每月兩次分別于第二和第四周六在東池袋中央公園舉辦公益活動,爲流浪者和低收入者提供醫療服務和生活物資支援。
東京其他地區在年末年初也舉辦類似的支援生活困難者的活動。如新宿區2019年12月31日和2020年1月1日開辦了“過年大人食堂”,爲生活困難者提供免費飲食,而且展開生活、工作問題咨詢服務。平日流浪街頭的人通過申請可以得到三天住宿費補助,一天3千日元,三天9千日元。日本有大批的日常從事派遣性質工作的臨時工群體,即按天數收取報酬,節假日就沒有收入,2019年末到2020年初,日本有9天假日,9天沒有收入無法好好過年的不乏其人。
從2003年開始,日本政府每隔四、五年進行一次生活在野外的流浪者狀況的調查。據2016年的調查結果,流浪漢中的中老年男性占了97%,平均年齡61.5歲,65歲以上的人員占42.8%。其中持續十年以上生活在野外的人數占34.6%,而2003年時是6.7%。流浪漢的高齡化現象亦是十分顯著的。據厚生勞動省2019年1月的調查,全國有4555名無家可歸者生活在野外。另據東京都2016年12月到2017年1月的調查,住在24小時營業網吧的人中大約3千人沒有固定住所,工作狀態大多是契約社員、臨時工。2008年末到2009年初,受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影響,遽然大批的派遣社員失業,皇居附近的日比谷公園,多個民間團體和勞動組合(工會性質)開設了“過年派遣村落”,聚集了500名失業者,志願者1680人參加,得到社會各界捐款2315萬日元。當時失業者以及支持者還舉行了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政府解決失業者面臨的困難。
流浪漢大多住在公園、河邊、橋下等場所,他們大都因爲失業,經濟拮據而無法租房。男性流浪漢多,深層原因是日本男性擔負著養家的重任,一旦遇到失業,失去家庭成了司空見慣的事。另一方面,35歲以上的獨身男性一旦離開職場,難再覓工作。
2002年,日本政府出台了《流浪者自立支援特別措施法》,對流浪者給予支援。每年厚生勞動省的網頁上公布各地對流浪者調查、支援的狀況。具體措施是讓沒有收入的人得到生活保護,即每月發給數萬日元的補助,對于生活困難的女性和兒童給予更多的資助,把孤兒接進兒童福祉設施。東京都對流浪者采取幾個步驟給予支援,一是對于身心健康受損的人采取緊急保護措施,讓他們在緊急保護中心住宿一段時間,二是建立自立支援中心,爲有工作意願的人提供兩個月的飲食、住宿,幫助他們就職。但是爲數不少的人在緊急保護中心和自立支援中心不斷循環往複地進出。2019年10月,19號強台風肆虐日本,受災人數衆多,當時東京都的一處避難所,拒絕流浪者入內,引起社會輿論的強烈反響,流浪者的社會權益堪憂。之後厚生勞動省表態,避難所必須接收所有需要避難的人。
流浪者也不乏有藝術情懷的人。日本設有流浪者文學獎,叫做“路上文學獎”,限于現在過著流浪生活或者曾經是流浪漢的人投稿應征。主辦者希望通過流浪作品讓流浪者和社會連接。他們在公園裏,高架橋下的石板凳上或在便利店角落的簡易位置上,寫出文學作品。有的流浪者把收購破爛的錢都拿去買書,省吃儉用,沉浸在文學的世界裏。“路上文學”總是深切地感受生與死的觀念,他們告訴世人,就算受到世間冷眼相待,生命沒有輕重之分。流浪文學始于2010年,小說家星野智幸和攝影家高松英昭是發起人,20年多來拍攝流浪漢,2009年出版了流浪漢寫真集。獲獎作品的獎金由兩人負擔,大獎5萬日元,佳作獎5千日元。
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破産企業激增,經濟不景氣,導致一些文化人和藝術家也成爲露宿街頭者。JR新宿車站西口地下街,90年代最多時有300名無家可歸者睡在紙箱板做成的小屋裏, 1995年,青年藝術家武盾一郎和流浪者藝術家一起,開始在紙板小屋上繪畫,到1998年把800個紙板小屋變成了藝術小屋。2005年,爲了紀念紙板繪畫10周年,他們成立了“新宿區紙板繪畫研究會”,武盾一郎擔任會長,後來他們出版了研究叢書《新宿紙板繪畫研究》。(黃文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