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阻斷措施實施期限延長
從4月8日至5月4日
新加坡中小學、初級學院、高等學府和特別學校都將關閉,
進行全面居家學習 。
但是!
李顯龍總理今天宣布將把阻斷措施實行期延長四個星期,
直到6月1日。
“我們將實行這些更嚴格的阻斷措施,
直到5月 4日,但從目前的疫情來看,
我們不可能在現階段完全解除所有阻斷措施,
讓一切恢複正常因此,
我們將把阻斷措施實行期延長四個星期,
直到6月1日。”
疫情期間更多孩童青年尋求心理輔導
新加坡所有學前教育中心
和學生托管中心也將暫停提供基本服務,
私立學府則需推行居家學習或暫時停課。
阻斷措施打亂了新加坡民衆平日的生活習慣,
包括孩童和青少年。
在停課期間,部分學生會因爲不用上學而感到沉悶,
或因壓力驟減而感到放松,或受家長影響,出現煩躁、焦慮、驚恐的情緒。
受負面情緒影響,孩子或會有失眠等焦慮反應。
新加坡兒童會發現,更多孩童和青少年通過輔導熱線和網絡交談服務,向輔導員求助,傾訴心聲。兒童會的熱線和網絡交談數量,比之前多出了多達三成。
新加坡專門爲7到12歲孩童而設的全國兒童熱線《叮鈴朋友》,自阻斷措施以來,接到了更多來電和網絡交談,比1月至3月份多出了20-30%。《叮鈴朋友》也通過網站刊登資料,以輕松易讀的方式,讓孩童了解冠狀病毒。
新加坡兒童會表示,許多孩童在這段期間向輔導員傾訴對學習和家庭上的焦慮和不安。
新加坡兒童會學生服務中心總監翁慧萍表示:“在這期間,我們也接聽到一些孩子的來電,訴說了家庭成員因爲病毒而失去了工作,談了談他們對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擔憂。有些孩子也因無法適應在家中學習而感到非常不高興 。”
新加坡飛躍社區服務以往每月平均進行40個青少年網絡輔導交談,但在上個月就有多達85個。心理學家指出,爲維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讓他們保持跟外界的接觸是非常重要的。
新加坡心理學協會博士說:
“
其實青少年們呢,他們都是非常有創意的,有些他們已經開始就是,一面開始跟朋友用視頻電話,一面跟同學做功課啊,一面跟他們聊天。我倒認爲這樣是一個非常好的一種機會,就是讓他們繼續保持聯絡。
“
孩子長期居家對心理健康會産生不良影響
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3月3日在線發表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江帆教授
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張軍教授團隊的文章
《降低疫情期間居家學習對兒童健康的影響》也指出,
由于疫情無法上學而長期居家,
可能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産生不利影響。
文章稱,假期延長對疫情的擔心,沮喪無聊,信息不完全,缺乏與同學、朋友和老師的面對面接觸,缺少個人空間,以及家庭經濟損失等一系列應激情況,都會對兒童青少年産生顯著和持續的影響。
居家限制引起的生活方式變化和心理壓力相互作用,可能會加劇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損害,形成惡性循環。另外,已有研究發現,因爲疫情被隔離的兒童創傷後應激得分是未隔離兒童的4倍。
緩解孩子心理壓力的方法
專家建議,首先可以通過facebook、微信等社交媒體幫助孩子和同伴建立聯系,通過網絡讓孩子們定期在線上聚會,讓孩子在居家的日子裏依然能享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其次,家長們也要反思自己對孩子學習、生活的安排和規劃是否合理,要給孩子更多主動選擇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們自我管理的能力,也能夠提高孩子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最後,家長們可以充分利用好這個特殊的假期,學習與孩子溝通,調整好親子關系,讓家庭關系變得親密,讓親子溝通變得順暢。健康的親子關系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江帆教授團隊文章認爲,家長是兒童居家限制時最親近也是最好的支持者,兒童可以從家長那裏獲得最好的幫助。家長保持與兒童密切、開放的溝通交流,是識別兒童身心健康問題並爲長時間居家限制的孩子提供心理安撫支持的關鍵。家長自身也應該爲兒童樹立健康居家生活好榜樣。家長良好的養育方式在居家限制期間變得尤爲重要。
除了督促孩子的表現和行爲,父母還需要尊重孩子的認同感和需求,幫助孩子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疫情期間,兒童會接受大量疫情相關信息,家長應該以正確的方式與兒童直接交流疫情,有助于兒童青少年緩解焦慮,避免恐慌。
另一方面,居家限制可能反而成爲加強親子交流的良好機會,可以通過讓兒童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父母良好的養育方式可以加強家庭紐帶,使兒童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
在這裏,
新加坡親子網親子專家小組一名博士
提供關于親子學習互動的建議,
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讀者
鼓勵孩子運用學校所學的知識,自制成防疫海報;
把家務變成遊戲,如一起整理書架上的書籍,以顔色來歸類;
和孩子一同畫孩子喜歡的卡通人物,或填色,借機與孩子聊天;
讓孩子畫指畫(用手指作畫)或玩黏土,通過感官體驗發揮藝術才能、鍛煉孩子創意思維;
家長可以身作則,關心較年長的鄰居是否需要協助購買日常用品,讓孩子學習到自己小小的善舉,可影響他人的生活,借此機會向孩子傳達重要價值觀,如學習感恩;
對于年紀較大的孩子可讓他們用電子産品,但是家長應對孩子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間和所看的題材有所限制;
建議家長鼓勵孩子觀看內容充實的視頻,然後與孩子一起進行討論;
在家辦公的家長,或許可鼓勵孩子幫自己搜集資料或做一些課題研究。
除了孩童之外,
老人的心理健康也時時刻刻需要公衆的關注。
老年人,尤其是處于隔離中及患有認知能力衰退、癡呆的老年人,可能會在疫情隔離期間變得更加焦慮、憤怒、 有壓力、不安、喪失信心或多疑。
家人可以通過非正式溝通網絡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士提供情感支持。分享有關當前形勢的簡單事實,以患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均可理解的語言告知有關如何降低感染風險的清晰信息。必要時重複該信息。
老年人由于其信息渠道有限、身體免疫 系統更加脆弱以及較高的老年人新冠肺炎死亡率,而在新冠肺炎面前顯得尤其脆弱。對于患輕度認知障礙或早期癡呆的人員,家人應以其能理解的方式告知當前的形勢並提供相應支持,緩解他們的擔憂和壓力。對于患中期和晚期癡呆的人員,家人應在隔離期間滿足其醫療和日常生活需求。
結合老人的性格和身體條件,幫助他們培養個人興趣愛好,豐富精神生活,轉移對疫情的注意力。例如,看書、練書法、繪畫、養花、聽音樂等,幫助他們充實生活,提高內心幸福感。這些愛好也可以讓習慣了每天散步或跳廣場舞的老人,暫時有個精神寄托。
老人的飲食和睡眠對于保持身心健康十分重要。在疫情期間,要督促老人按照平時的飲食習慣規律進食,並保持規律作息,慢病老人還要規律服藥。穩定的生活狀態可以保持頭腦的清醒和精力的旺盛,有利于消減疫情對老年人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