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新的手術費標准價目表最早在明年出台,讓醫生在制定手術費時有依可循,病人在求醫時心裏也比較有底。
衛生部將在明年初委任獨立委員會,料會從明年起逐步就各種手術推出收費標准,希望提高醫生收費的透明度,供病人求醫與醫療業者制定收費時參考。長遠來說,衛生部希望能有效管理醫療成本,加強醫療財務資源的可持續性。
這套收費標准(fee benchmarks)適用于公共醫院和私人執業醫生,供他們參考之余,也可斟酌自己是否調整收費。
早在1987年,新加坡醫藥協會(SMA)這個醫生行業協會已爲私人醫生制訂一套收費准則,作爲向病人收取醫療費用的依據,避免同行惡性競爭。這套收費准則因抵觸競爭法而在2007年被廢除。
隨著醫療費不斷上升,業內對于恢複收費准則呼聲不斷,事隔10年,衛生部決定著手推出標准價目表。
衛生部長顔金勇本周接受采訪時解釋:“當年的收費准則觸犯競爭法是因爲它是由醫生自己設定,但是我們下來要推出的收費標准是由衛生部委任獨立委員會制定,因此不存在觸犯競爭法一說。”
他認爲,保險業者和監管醫生行爲的新加坡醫藥理事會(SMC)也能參考標准,後者可用它來裁定個別醫生和醫院的收費是否合理。
不過,顔金勇強調,收費基准並非強制性。即使一些醫生的收費超出範圍也不一定意味著他們的收費過高。
“一切還需視手術複雜性、醫生年資和經驗,以及實際情況而定。只要醫生能作出合理解釋,較高收費也是有可能的。”
衛生部自2014年起便在官網公布65種常見手術的公共醫院總手術費,去年名單上的手術增至141種,一些私人醫院的總手術費、外科醫生費也被納入。
既然已有這套收費範圍,爲什麽還要再制定新的收費標准?
顔金勇解釋:“目前公布的總手術費是醫生和醫院的真實收費,但不代表這一定是合理的收費。因此,我們需根據這些數據和手術性質等來推出一套合理的標准。”
顔金勇坦言,促使當局推出標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終身健保的推行。
他說:“終身健保讓所有國人終身受保,讓國人安心。但另一方面,我們也須采取實際措施長遠有效地管理醫療成本。”
“推出收費標准,連同之前設立護理效能評估中心等的用意,就是希望能結合各種方案,達到這一目的。”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先進的醫療科技湧現,再加上人們對醫療服務需求上升,醫療成本不斷被推高。
因此,衛生部除了從下遊推出收費標准控制醫療開銷,也要從上遊推動全民健康,因爲這才是控制醫療成本的最有效方案。
爲確保國人能持續獲得有效和可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顔金勇受訪時屢次闡明政府爲推進醫療可持續發展所制定的“三大超越”(Three Beyonds),即超越醫療護理,推動全民健康;超越醫院護理,將重心轉移至社區;超越質量醫療,進一步追求物超所值的“價值”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