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是陸戰之王,在我國古代就出現了馬拉的“裝甲戰車”,和現代坦克的基本理念幾乎一樣,強調威力、防護力和機動性,但受制于各個曆史時期不同的科技發展水平,也就自然無法拿來進行直接的比較,但無論是古代的馬力“裝甲戰車”還是現代的高科技坦克裝甲車,在戰場上的作用都是非常大。不過隨著現代化高科技戰爭中海軍、空軍和火箭軍的不斷發展,現代坦克的作用已經明顯不能和一戰二戰乃至冷戰時期相提並論了,古代的戰車在戰場上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點不亞于今日的坦克。
那麽現代意義上的第一輛坦克又是在怎樣的機緣巧合之下誕生的呢?坦克的發明和英國二戰時期著名領導人丘吉爾還有不小的關系。早在坦克被發明出來的那段時期,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丘吉爾還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大腹便便嘴裏叼著煙鬥或是抽著雪茄的中年男人,但當時年青精幹的丘吉爾已經在皇家海軍幹到了海軍大臣。正是在丘吉爾的支持之下,斯文頓上校的建立陸地戰艦委員會的提議最終得到了落實。
斯文頓上校的初衷就是希望將鐵甲戰艦的能力進行陸戰轉化,1915年7月,英國皇家海軍航空兵威爾遜中尉協助威廉·福特公司的威廉·特里顿共同打造新式的陆地战舰,通过将美国拖拉机的履带加长和加装钢板改制出了一辆具有越野机动能力和防护能力的车辆,随后又为其加装了机枪,并且为了使其具有较好的平衡和转向能力,还在其尾部额外增加了一对转向尾轮。到8月份,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意义上的坦克便完全造好了,并被命名为“小游民”。
坦克起初更像是一個能夠緩慢移動的碉堡,雖然沒有碉堡那麽堅固,但是可以移動相對于碉堡就是最大的優勢,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中,一個移動的碉堡肯定比無法移動的碉堡用處大的多。而“小遊民”由于每小時行駛速度僅僅3.2公裏,甚至無法跟上步兵行軍,也因此無法將裝甲車輛的沖擊力用以沖破鐵絲網爲步兵突擊破障,最後並沒有投入到實戰中。但“小遊民”坦克的出現,對于坦克發展來說是開創性的一步,也爲後期坦克的發展做了很多探索。而後來坦克在一戰中極大的抵消了機槍碉堡搭配鐵絲網時對步兵推進産生的巨大威脅,坦克不僅可以輕而易舉的壓毀沖破鐵絲網,還可以通過火炮對碉堡進行火力壓制。
碣石智庫 東山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