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日記#什刹海,是我在北京除了天安門之外,最先知道也是印象最深的一個地方。第一次去北京參加一個行業會議,住在農展館,會議直到晚飯才結束。去了天安門之後也不知去哪,于是順著北海一直走到了後海,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了。彼時南岸的靜吧在暗紅色的燈光中,歌聲悠揚,一瓶十二元的啤酒就可以聽一晚上的民謠。這次再去,還是晚上,酒吧少了,而且都遷到了原址東面銀錠橋附近了。還是暗紅的燈光,但,少了些許的味道。
什刹海是京城面積最大、風貌保存最完整曆史街區,其中北岸醇王府的一部分成了宋慶齡故居,另一部分好像是國家宗教管理局,反正沒有進去,不得而知。沿著什刹海的兩岸還有郭沫若、丁玲、梁漱溟、田間等十數位各界名人的故居,更不用說恭王府、慶王府、濤貝勒府了。就連北岸的一個小小幼兒園都曾經是大藏龍華寺的所在,什刹海一潭清水真是看盡曆史滄桑,閱遍興衰榮辱。
什刹海水域面積極廣,包括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西海又稱積水潭,占地33.6萬平方米。什刹海與中南海的水域一脈相連,也是京城唯一的一處大型開放水域。至于什刹海的名字由來,據說是因爲原來這裏有十座寺廟而得名。猶記得第一次來什刹海,一直遊玩到後半夜,岸邊僅是釣魚的老者。還見得有人將魚線一頭系著一個重物,用力甩向遠方,不知作何。現在也有釣魚的,都在北岸,頭上戴著熒光燈,但是似乎沒有當年的感覺了,白天還見了好幾個洗澡的老人,盡管天已經很涼了。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什刹海和大運河竟然還有很大的淵源,這倒影著霓虹璀璨的碧波當年還是大運河漕運的北端。作爲世界遺産的京杭大運河在什刹海附近就有三個地方評爲遺産點,而大運河遺産點在整個北京城才有四個。遙想當年,來自江浙富庶之地的漕運渡船停泊在什刹海附近,那是何等的繁華景象。漕運的興盛不僅是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更是促成了什刹海文化的多樣性。南來北往的渡船,讓皇家文化、客家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此碰撞、激蕩,豐富了什刹海甚至是北京的文化內涵。
北京的酒吧有靜吧、動吧之分,工體的酒吧很熱鬧,而後海的靜吧只有悠揚的歌聲,很文藝。很多出名的搖滾歌手都曾在後海酒吧唱過歌,喜歡文藝範的朋友可以在這裏尋找知音。暗紅的燈光,抒情的歌聲,心情也會慢慢發酵。
很多人去什刹海很少走到西海,因爲太遠。我覺得時間允許的話,還是去看看,不同于前海、後海的文藝範,西海有些異類。這裏顯得有些原始,東岸還有一大片的蘆葦蕩,偶爾還能看見不少棲息的小鳥。我在西海遊逛的時候,可能是因爲我帶著相機,一位大爺特意攔下我告訴我前面的蘆葦蕩有好多鳥可以拍。可惜我去的時候,鳥都飛走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這句歌詞是不是很熟悉。可你知道嗎,這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唱的就是北海。什刹海附近的胡同區是一定要去的,坐著人力車聽著京味十足的解說,一袋煙的功夫便可賞盡曆史興衰、繁華榮辱。
我是來遊四方,愛旅行,夢在天涯、志遊四方。關注我,和我一起去旅行吧,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