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乙康舉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培訓中心咖啡廳爲例說,在裏頭工作的阿姨們只用了一到兩天就學會操作機器人。因此,國人要持續學習新技能,做到與機器人並肩合作,如此一來,所有人的生活都可改善。
機器人雖可做重複性的工作,但不具備人類情感和判斷力,因此我國須確保每一名員工的技術都能達到機器人無法替代的水平,才能與它們並肩合作,而不感到受威脅。
西北社區發展理事會昨天(12月10日)正式啓動“技能創前程就業培訓指導于西北”(SkillsFuture Advice @ North West)計劃,擔任主賓的教育部長(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國防部第二部長王乙康致辭時,提出上述看法。
他說,新加坡面對兩大人力挑戰。一方面,我國的人口面臨老齡化、整體生育率低于替代水平,人力增長因此有限。但同時,我們卻聽聞“我國員工沒有工作做,因爲假以時日可能被機器人”的說法。
王乙康指出,實際上,上述兩個挑戰是互補的,我國可充分利用科技、資訊技術、電腦和機器人來解決人力緊縮和人口老化問題。
他分享說,他去年走訪全國職工總會就業與培訓中心(e2i)時,得知裏頭有家咖啡廳,由三名阿姨和一台機器人經營。
盡管e2i的辦公樓有七層樓高,但職員可通過手機應用點餐。待訂單傳送到咖啡廳後,阿姨會將餐點准備好,再交由機器人自行搭電梯,送往指定辦公室。
王乙康說,阿姨們只用了一到兩天就學會操作機器人。“這表明,我們一方面處于科技進步的過程中,另一方面,身爲人類的我們也在學習技能。我們必須做到(與機器人)並肩合作,如此一來,所有人的生活都可改善。”
西北社理會計劃 三年內辦1000場工作坊
爲引導國人更好地開展職業規劃和技能提升,西北社理會計劃在三年內舉辦至少1000場“技能創前程就業培訓指導”工作坊,以惠及約2萬名新加坡人。
工作坊將在西北區內的21個民衆俱樂部輪流舉行。課程約一個半小時,旨在讓參與者掌握未來就業趨勢、發掘自己的強項和興趣,並更好地規劃事業和追求理想。西北社理會也設立熱線電話6248 5500,讓有需要的公衆可撥電咨詢。
王乙康說,如果人們出席工作坊後,仍無法決定報讀哪一類課程,不妨考慮學習語言、科技或服務相關的學科。
約200名企業和社區夥伴也承諾支持“技能創前程就業培訓指導于西北”計劃,其中包括跨媒體公司Grid Synergy。
Grid Synergy副總裁劉麗兒(43歲)受訪時透露,公司的20多名職員上個月出席了其中一場工作坊。
“我們從‘職業—人格類型測試’中,意外得知其中一名職員,雖然從事創意方面的工作,但其實是個做事有條理,並且能做好長遠規劃的人。這有助我們爲他安排更多樣化的工作,例如項目規劃,加速他的職業發展。”